首页 > 疾病库 >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

概述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MP)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曾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primary atypical pneumonia),常伴有咽炎、支气管炎和肺炎。起病缓慢,有发热,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少量黏液性或黏液脓性痰(偶有血痰),肺部体征多不明显,但易引起肺外多系统受累,也可威胁生命或死亡,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约占肺炎总数的10%,在非细菌性肺炎中占三分之一,流行年可高达40%~60%;一般预后良好,为自限性疾病。
病因
发病原因
支原体感染(40%):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兼性厌氧、能独立生活的最小为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支原体穿过宿主呼吸道黏膜表面的黏液纤毛层,通过细胞膜上神经氨酸酶位点黏附于黏膜上皮细胞上,此黏附作用与肺炎支原体表面的P1蛋白的末端结构有关。当此黏附因子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时,释放的有毒代谢产物可导致纤毛运动减弱,细胞损伤。
环境因素(30%): 在我国小儿肺炎四季散发,但多发生在冬季或冬春季节或气候骤变、感冒多发的季节,南方有时在夏季或夏秋季节也有发病小高峰出现。空气污染、居室拥挤、室内通风不良等是小儿肺炎的诱因,而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小儿腹泻、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等均可以成为小儿肺炎的内在因素,这些患儿一旦发生肺炎,病情往往较重、病程也较长,容易成为迁延。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由于支原体穿过宿主呼吸道黏膜表面的黏液纤毛层,黏附于黏膜上皮细胞上,此黏附作用与肺炎支原体表面的P1蛋白的末端结构有关,当此黏附因子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时,释放的有毒代谢产物可导致纤毛运动减弱,细胞损伤。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可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应答先出现特异性IgM抗体,然后出现IgG抗体,持续较长时间,鼻咽部局部产生的分泌性IgA抗体,能有效地抑制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上皮结合,呼吸道IgA抗体比血清中抗体对宿主的免疫状态有更直接关系,在感染防御上局部抗体甚为重要,局部免疫除IgA外,局部细胞免疫也发挥作用,因为初次感染使幼儿致敏,促使再次感染时发生较重的临床表现,表明本病与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机体产生超敏反应的关系。
病理改变主要为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管壁水肿,增厚,有浸润斑,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有黏液甚至脓性分泌物,镜下所示为急性细支气管炎伴有间质性肺炎,肺泡内可见有少量水肿液及巨噬细胞,细支气管壁有水肿,充血以及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腔内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脱落上皮细胞及细胞残片,附近的肺泡间隔内有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重症可见弥漫性肺泡坏死和透明膜病变。
检查
潜伏期2~3周,起病缓慢,约1/3病例无症状。以支管-支气管炎、肺炎、耳鼓膜炎等的形式出现,而以肺炎最重。发病初有乏力、头痛、咽痛、发冷、发热、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头痛显著。发热高低不一,可高达39℃。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少量粘痰或粘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发热可持续2~3周。咳嗽常为刺激性干咳,比较顽固,热退后尚可遗有咳嗽,伴胸骨下疼痛,但无胸痛。
体检示轻度鼻塞、流涕,咽中度充血。耳鼓膜常有充血,约15%有鼓膜炎。颈淋巴结可肿大。少数病例有斑丘疹、红斑或唇疱疹。胸部一般无明显异常体征,约半数可闻干性或湿性罗音,约10%~15%病例发生少量胸腔积液。
病情一般较轻,有时可重,但很少死亡。发热3天至2周,咳嗽可延长至6周左右。有10%复发,肺炎见于同一叶或同一叶,少数病人红细胞冷凝集滴度效价在1∶500以上。/可有相当的血管内溶血,溶血往往见于退热时,或发生于受凉时。
极少数病例可伴发中枢神经症状,例如脑膜炎、脑膜脑炎、多发生神经根炎,甚至精神失常等。出血性耳鼓膜炎、胃肠炎、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心包炎、心肌炎、肝炎也有发现。
诊断
诊断
临床症状如头痛、乏力、肌痛、鼻咽部病变、咳嗽、胸痛、脓痰和血痰,肺部X线表现和化验室检查如冷凝集试验等有助诊断。
一、病史、症状:
起病较缓慢,多数为咽炎、支气管炎的表现,10%为肺炎。症状主要有寒战、发热、乏力、头痛、周身不适,刺激性干咳,伴有粘痰、脓痰,甚至血痰,重者可有气短,剧咳时有胸痛;也可有恶心、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及关节痛、心肌炎、心包炎、肝炎、周围神经炎、脑膜炎、皮肤斑丘疹等肺外表现。
二、体检发现:
鼻咽部及结膜充血、水肿,可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胸部体征多不明显,肺部听诊可有细湿罗音,偶有胸膜磨擦音及胸水征。
三、辅助检查:
(一)X线胸片,为肺纹理增多,肺实质可有多形态的浸润形,以下叶多见,也可,呈斑点状,斑片状或均匀模糊阴影。约1/5有少量胸腔积液。
(二)病原学检查:肺炎支原体的分离,难以广泛应用,无助于早期诊断。
(三)血清学检查:血清病原抗体效价>1:32、链球菌MG凝集试验,效价≥1:40为阳性,连续两次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价值。血清间接试验>1:32,间接荧光试验>1:66,间接免疫荧光抗肺炎支原体IgG>1:16,抗肺炎支原体IgM>1:8,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直接检测肺炎支原体抗原,24小时内可获结果,均有诊断意义。
鉴别诊断
1.病毒性肺炎:5岁以下小儿多见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所致的肺炎,流感病毒性肺炎可见流感患者。
2.细菌性肺炎:肺炎球菌肺炎,起病急骤,常有受寒,淋雨,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有寒战,高热,胸痛,铁锈痰,肺实变体征明显,血象可见白细胞显著增高,痰及血中分离病原菌可阳性。
3.鹦鹉热:有与鸟类(鹦鹉,鸽类)或家禽接触史,发病急,有发热,相对缓脉,头疼,寒战,确诊须赖血清学检查。
4.立克次体病:主要与Q热,因Q热有时以肺炎为主要表现,Q热患者有与牛,羊,山羊及其乳品的接触或饮食史,血清补体结合试验及立克次体凝集试验可以确诊。
5.真菌性感染:念珠菌,隐球菌,毛霉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等,可取痰,尿作培养与涂片;血清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法等,如检出阳性结果即可鉴别。
6.肺结核:肺结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痰中可查到结核杆菌。
7.其他:放线菌病,诺卡氏菌病,肺梗死,肺不张,支气管肺癌,尘肺及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也须注意鉴别诊断。
预防
支原体肺炎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呼吸道隔离,休息,供给足量水分及营养。对症治疗:忌用水杨酸类药物以防溶血。一般选用具有缓慢而持久作用的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基酚、卡巴匹林钙、赖氨比林、柴胡等,高热时辅以物理降温。化痰止咳。清除鼻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雾化吸入。   
2、抗菌治疗
早期治疗可减轻症状和缩短住院时间,本病具有自限性,多数病例可不经治疗而自愈。临床首选红霉素30~50mg/(kg/ d),分4次口服,成人1.5g/d,分3次口服,疗程2~3周。罗红霉素,胃肠副作用少,体液浓度高,细胞穿透力强,半衰期长,用量小,5mg~10mg/(kg/d),分2次口服。阿奇霉素胶囊首剂10mg/(kgd),以后5mg/(kg/d),一次口服,5天为一疗程。因半衰期长,停药后药效尚可持续1周。也有选用诺氟沙星或环丙沙星每次0.4g,2次/d,疗程5~7天。  支原体肺炎中医治疗 
肺炎属于温热病范畴中的“肺热喘咳”、"风温犯肺”等症。根据不同辩证,可采用以下方案:
(1)邪袭肺卫:治法:疏风解表,宣肺化痰。
方药: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三拗汤用于外感风寒之邪。方中麻黄、杏仁、甘草可宣肺散寒。如寒邪化热,证见发热汗出、咳嗽、痰黄,则可用麻杏石甘汤,用以解表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用于外感风热之邪,方中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辛凉解表,桔梗、杏仁、甘草、芦根宣肺止咳、清热生津。内热盛加黄芩、鱼腥草清肺泄热;口渴咽干者,可加沙参、花粉清热生津。
(2)痰热壅肺:治法:清热化痰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方中麻黄、杏仁宣肺化痰,配石膏可清泄肺热,芦根、薏以仁、杏仁、桃仁、冬瓜仁清热化痰解毒。若痰热盛,可加鱼腥草、瓜蒌、黄芩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
(3)热毒内陷:治法:清热解毒,清心开窍。
方药:清营汤加减
方中犀角、生地、丹参清营凉血,配伍竹叶、黄连、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麦冬、玄参养阴清热。若见烦躁、谵语,可加服紫雪丹,以加强清热熄风之功。
(4)正虚邪恋:治法:养阴清热,润肺化痰。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方中半夏、石膏、竹叶清余热化痰止咳,人参、麦冬、甘草、粳米益气养阴。可随症加沙参、生地、地骨皮以增养阴清虚热之功,或加入杏仁、桑白皮、瓜蒌皮以加强化痰止咳之力。
(5)正虚欲脱: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养阴。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
方中人参、附子益气回阳救逆,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共奏回阳固脱之功。
吸入疗法:通过雾化器将中药药液喷入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目的。可用鱼腥草注射液、麻杏石甘汤雾化液等。
刮瘀疗法:取胸、背部脊椎两侧和肩胛区,用硬币蘸植物油或白酒,刮至皮肤充血,用于发热神昏者。
灌肠疗法:麻黄、知母各10g,石膏50g,杏仁、甘草各10g。上药水煎后,待药温至30℃,灌肠,每次40m1,每日2~4次,可用于小儿重症肺炎热盛者。

Copyright © 2021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27号

京ICP备180233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