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左心发育不良

左心发育不良

概述
左心发育不良即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 HLHS),是一种少见而复杂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发病率约为1~27/10万,它是一组以升主动脉、主动脉瓣、左心室、二尖瓣发育不良为特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发病率约为16/10万活产婴儿,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1.4%左右。。这类畸形的共同点为左心循环在某部有狭窄或闭锁,而使左房、肺静脉及肺动脉扩张和压力增高,于是右室的血流增加,必须伴有动脉导管才能生存。东方人此类疾病的发病率较低。左心发育不良程度不一,根据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形态,又可分为主动脉和二尖瓣均狭窄、主动脉和二尖瓣均闭锁、主动脉闭锁伴二尖瓣狭窄及二尖瓣闭锁伴主动脉狭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的右半心扩大、心肌肥厚、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往往粗大,右心室搏出的血液经导管供应全身。
病因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30%): 很多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综合征均合并心脏发育异常,而我们在产前发现有心脏发育异常的胎儿中有25-30%属于染色体异常。
环境因素(30%): 妊娠期接触某些物质或药物,如酒精、锂、维生素A、抗惊厥药、反应停、类固醇、苯丙胺、麻醉药及口服避孕药或大剂量接受辐射等,胎儿心脏发育不良的机会约1:50。
生物因素(20%): 宫内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可能造成胎儿心脏畸形。
免疫因素(15%): 孕妇为糖尿病患者其胎儿心脏畸形机会是原有基础的5倍。
发病机制:
本症的主要病理特点为:①主动脉瓣闭锁或严重狭窄和升主动脉发育不良,约35~80%的病例伴有主动脉缩窄。②二尖瓣闭锁或发育不良。③左室不发育。④右半心肥大表现右房、右室增大,尤以肺总动脉异常扩大。⑤存在粗大的动脉导管,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
分类:UrbaN和ScHwarzenberg将本征分为五类:
1、主动脉闭锁:
a.伴二尖瓣发育不良或狭窄;b.伴二尖瓣闭锁。
2、二尖瓣闭锁。
3、二尖瓣狭窄:
a.主动脉口正常;b.伴主动脉瓣狭窄。
4、主动脉弓发育不良。
5、主动脉弓闭锁或离断。
Noonan分为二类:
a.主动脉闭锁或严重狭窄;b.二尖瓣闭锁。
血流动力学:在左心发育不良时,右房同时接受上、下腔静脉的回流血和左房经房间隔缺损流入的血。因此,体、肺静脉血在右房混合后由右室泵入肺总动脉和左、右肺动脉,并经粗大的动脉导管顺行进入降主动脉,逆行灌注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二处分流是左心发育不良患儿完成体、肺循环过程的先决条件。而且房间隔缺损的分流量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均与房间隔缺损的大小成正比。出生后,由于肺循环阻力明显下降,肺血流量增加,且常伴主动脉缩窄和动脉导管关闭,故体循环阻力较高。体、肺血流之比失调,结果导致肺充血,肺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同时脏器血流灌注不足,出现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最终死亡。
检查
患儿可为正常足月儿,但生后数小时即可出现进行性紫绀、气促或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等表现。心脏听诊无特异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单一。脉搏细弱。伴有酸中毒、低血糖、低氧血症和休克等。若房间隔缺损分流量很大时,紫绀可不明显,低氧血症较轻。约90%患儿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则常在生后1个月内死亡。
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
1、主动脉瓣闭锁
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的左室舒张期在接受左心房血液同时又额外地接受从主动脉反流的血液 ,导致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逐渐增大,左心室随着肌原纤维节代偿机制,产生离心性左心室肥厚,左心室顺应性增加,以逐步适应左心室慢性容量负荷过重,保证-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加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在正常范围,这种心肌代偿机制可以维持很长时间,致使病人无症状,但随着病程进展,引起心室壁肥厚的加重,左心主要在心内膜下区域,随着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退,症状出现,并很快左室功能减退为不可逆性;因此,这类病人往往因心肌代偿机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因无任何症状而未能及时就诊,一旦症状出现,很快引起不可逆性左室功能改变,即便手术,预后也相对较差。
2、二尖瓣闭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人经心导管检查约3%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冠心病引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可由急性或慢性乳头肌缺血所引起,心肌梗塞时,乳头肌可因急性缺血性坏死而在数小时内完全断裂,虽然腱索和瓣叶无异常病变,但相应部位的二尖瓣瓣叶丧失启闭功能,在发生梗塞后早期即呈现严重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在急性心肌梗塞病例中,因乳头肌断裂而死于突然发生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者约占0.4~5%,一部分病人心肌梗塞虽引起乳头肌缺血坏死,但未立即完全断裂,或因长期缺血,坏死的心肌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所替代,乳头肌变薄,伸长,收缩功能减弱或丧失,在心肌栓塞后2个月以上才呈现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变早期症状可断续出现,然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程度逐渐加重,心室及左心房明显扩大,心脏功能减退并呈现心力衰竭。
预防
左心发育不良西医治疗
术前处理:
诊断明确即用前列腺素E10.01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控制吸氧浓度为21%左右,目的是促使动脉导管续继开放,使用呼吸机避免过度通气,保持动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在4.0~5.33kPa(30~40mmHg)以上促使肺血管收缩,阻力增高,肺血流量减少,从而增加经动脉导管入降主动脉的血流量。保持水、电解质和血酸碱度等正常指标,要求血氧饱和度达到80~85%。   
手术治疗
为唯一有效的方法。由于新生儿早期肺血管阻力较高,根治性纠治手术死亡率很高,故常施行分期手术。   
第一期手术在体外循环结合低温或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可经肺总动脉或动脉导管和右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手术的基本原则如下:
①切除大部分房间隔,使形如大型房间隔缺损或类似单心房,消除左、右房压差,使左房血流通畅地进入右房充分混合,提高血氧饱和度。
 ②主动脉弓成形和解除主动脉缩窄病变:从右无名动脉起始处至降主动脉上部沿主动脉弓下缘纵行切开,并在平乏氏窦水平横断肺总动脉,缝合肺动脉的远端切口,近端应用人工织物(Gortex或PTFE)补片与主动脉弓切口上、下缘吻合,使右室血流能通畅地进入主动脉和冠状动脉。但人工织物吻合易渗血或折叠影响血流通畅。故JoNas等将肺动脉切口下移到肺动脉瓣上水平,并在肺动脉分叉处横断,将获得的肺动脉壁裁剪后替代人工织物,进行主动脉弓扩大重建,并与右室流出道连接。Lau报告在肺总动脉后壁纵行切开,重建4mm的肺总动脉,并将肺动脉与主动脉弓作吻合。
③结扎动脉导管,重建合适的体-肺分流途径,早年较多施行锁骨下动脉与右肺动脉吻合(Blalock-Taussimg手术),近年推崇中央性分流,即在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作3~4mm的分流。   
术后处理:
早期若出现肺血过多,可通过增加肺血管阻力和压力以减少肺血流量。给予吸入21%的氧气,保持二氧化碳分压高于4.0~5.33kPa(30~40mmHg)。治疗代谢性酸中毒,增加辅助通气时的呼气末正压通气。若发现为重建的肺总动脉口径过大所致的肺血过多,则可施行肺动脉环扎术。若出现肺血过少,则给予纯氧过度通气,降低二氧化碳分压要求在4.0kPa(30mmHg)以下,促使肺血管舒张,阻力下降,肾上腺素药物能增加体循环阻力,从而增加肺循环分流比率,使肺血增加。但若体循环阻力小于8.67kPa(65mmHg),而二氧化碳分压小于2.67~3.33kPa(20~25mmHg),则为吻合口过小,保守治疗预后较差。   
术后半年常规复查并进行心导管检查,若发现房间隔缺损过小或主动脉口狭窄,可再施行球囊导管扩张术。   
生理纠治术:
第一概手术后12~18月可施行生理性纠治术。手术方法:
① 切除房间隔,行心房内补片将左房血经三尖瓣口引入右心室,修补房间隔缺损。
②结扎或缝合主、肺动脉分流部位,保留右室流出道或近端肺动脉与主动脉弓的吻合口,使右室继续向体循环供血。
③右房心耳部与右肺动脉吻合,前壁可用心包片补片扩大或用带瓣外管道连接即改良的Fontan术。肺动脉压力高低决定手术的成败关键。   
经生理纠治约1/5病例可获得较满意疗效,但右室长期承受体循环压力,其远期效果尚待随访。   
心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根治手术。
左心发育不良中医治疗
暂无可参考资料。

Copyright © 2021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27号

京ICP备180233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