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肠间脓肿

肠间脓肿

概述
肠间脓肿是指脓液在腹腔内积聚,由肠袢、内脏、肠壁、网膜或肠系膜等粘连包围,与游离腹腔隔离,形成腹腔脓肿。腹腔脓肿可分为膈下脓肿、盆腔脓肿、肠间隙脓肿。一般均继发于急性腹膜炎或腹腔内手术,原发性感染少见。
病因
脓液被包围在肠管,肠系膜与网膜之间,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之脓肿,由于脓肿周围有较广泛之粘连,常伴发不同程度的粘连性肠梗阻、如脓肿穿入肠管或膀胱,则形成内瘘,脓液即随大小便排出。
湿寒(30%): 寒湿音读 hánshī。也是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的证候;内生寒湿: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为常见症的证候。 肠炎(20%):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肠炎病程一般在两个月以上,临床常见的有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和限局性肠炎等。 长期肠道湿热(10%): 肠胃湿热 病起急骤,恶心频发,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便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尿短赤少,舌苔黄腻,脉淆数或滑数。
检查
临床上可表现有驰张热,腹张,或不完全性肠梗阻,有时可扪及压痛之包块。
1.腹痛 持续性隐痛,或有阵发性加重。
2.消瘦 病程多较久,日渐消瘦,衰弱,伴高热或低热。
3.体检 腹部有压痛,但无固定某一点,压痛部位多为脓肿所在部位,无肌紧张,肠鸣音亢进或减弱。
诊断
诊断
1.病史:多数患者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或腹部外伤史。
2.临床特征:除腹膜炎症体征外,尚有不全性肠梗阻症状,浅表或较大脓肿于腹壁可触及压痛性包块。
3.辅助检查:支持有肠间脓肿的存在,如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X线检查见肠间距增宽,局部积气积液; B超检查发现单个或多个脓腔。
鉴别诊断
一、膈下脓肿
凡是脓液积聚在横膈下的任何一处均称为膈下脓肿,膈下脓肿是腹腔内脓肿最为重要的一种,是腹膜炎的严重并发症,当感染一经在膈下形成脓肿都必须通过外科引流才能治疗。
膈下腹膜淋巴网丰富,故感染易于引向膈下,膈下脓肿可以因体内任何部位的感染而继发,大部分为腹腔脓性感染的并发症,常见于急性阑尾炎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以及肝胆等的急性炎症,这些常并发右膈下感染,腹膜外的膈下脓肿,多来自肝脓肿的破入,据统计约25~30%之膈下感染会发展成为脓肿,余者多可自行消散,这是由于腹腔上部之腹膜具有强大的抵抗力。
引起脓肿的病原菌多数来自胃肠道,其中大肠杆菌,厌氧菌的感染约占40%,链球菌的感染占40%,葡萄球菌感染约占20%,但多数是混合性感染。
二、盆腔脓肿
盆腔位于腹膜最低部位,腹腔内炎性渗出物易积于此间,为腹腔内感染最常见的并发症。
预防
肠间脓肿西医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根据感染情况给予广谱、足量抗生素治疗,促进脓肿逐渐吸收。
(2)给予全静脉营养维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对于多发的、脓肿直径
2.手术治疗
(1)穿刺引流:适用于单发性脓肿或消瘦病人,可在B超定位后穿刺抽吸脓液并置管引流。
(2)剖腹探查并引流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行剖腹探查术。
①脓肿>5cm,全身情况差,体温高达39℃以上,白细胞>20×109/L持续时间长久者。
②合并粘连性肠梗型者。
③合并肠坏死穿孔者。
④单发性巨大脓肿,穿刺引流无效者。
此病因脓肿壁多与肠壁形成炎性粘连,进行手术时容易分破肠管形成肠瘘,故手术时须小心。
肠间脓肿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Copyright © 2021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27号

京ICP备180233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