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口腔颌面部囊肿

口腔颌面部囊肿

概述
口腔颌面部囊肿是一种非脓肿性的病理性囊肿,内含流体或半流体物质,由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包绕,绝大多数囊肿有上皮衬里。较为常见,根据其发生部位可分为软组织囊肿和颌骨囊肿两大类。其起源有牙源性(如根端囊肿、含牙囊肿)、滞留性(如粘液囊肿、舌下囊肿)及胚胎发育性(如面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皮样囊肿等)。其中以根端囊肿、粘液囊肿、舌下囊肿较多见。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为良性肿物,其与周围组织间有很明显的界限,所以手术很容易摘出。手术创伤很小,且本病非手术治疗无效,所以一旦诊断确立应予手术治疗,切勿使用放疗或化疗,更不宜使用民间一些不明成份的药物内服、外敷,少数并发感染者可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治疗。
病因
牙源性颌骨囊肿
牙源性颌骨囊肿发生于颌骨而与成牙组织和牙有关。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炎症刺激(30%): 根尖囊肿是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参残余增生。增生的上皮团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周围组织液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故亦可称根尖周囊肿。
损伤(20%): 始基囊肿始基囊肿发生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在炎症或损伤刺激后,成油器的星网状层发生变性,并有液体渗出,蓄积其中而形成囊肿。
含牙囊肿(10%): 含牙囊肿含牙囊肿又称过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可来自1个牙胚(含1个牙),也来自多个牙者。含牙囊肿是最常见的牙源性颌骨囊肿之一,占18%%,仅次于根尖囊肿。
牙源性角化囊肿角化囊肿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有人认为即始基囊肿。角化囊肿有典型的病理表现,囊壁的上皮肌纤维包膜均较薄,在囊壁的纤维包膜内有时含有子囊(或称卫星囊腔)或上皮岛。囊内为白色或黄色的角化物或油脂样物。占牙源性颌骨囊肿的9.2%。
非牙源性囊肿
非牙源性嫩中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发展而来,故亦称非牙源性外胚叶上皮囊肿。
1、球上颌囊肿发生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牙常被排挤而移位。X线片上显示囊肿阴影在牙根之间,而不在根尖部位。牙无龋坏变色,牙髓均有活力。
2、本腭囊肿位于切牙管内或附近(来自切牙管残余上皮)。X线片上可见到切牙管扩大的囊肿阴影。
3、正中囊肿位于切牙孔之后,腭中缝的任何部位。X线片上可见缝间有圆形囊肿阴影。亦可发生于下颌正中线处。
4、鼻唇囊肿位于上床底和鼻前庭内。可能来自鼻泪管上皮残余。囊肿在骨质的表面。X线片上骨质无破坏现象。在口腔前庭外侧可扪出囊肿的存在。
检查
根端囊肿呈球形膨胀、缓慢生长。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囊肿逐渐增大,可影响颌骨和牙齿。如颌骨骨质因受压而吸收、皮质层变薄,向外膨隆,触诊时有“乒乓球”样弹性感。邻近牙齿可被挤压而移位或倾斜。穿刺检查可抽出淡黄色水样囊液。如并发感染,则出现炎症症状。
 
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口底舌下囊肿、甲状舌管囊肿、口底蜂窝织炎相鉴别。
口底舌下囊肿位于口底的一侧,局部呈蓝色病变,质软,穿刺为粘稠的蛋清样液体。
口底蜂窝织炎在成人后多由牙源性感染所致,在儿童多由涎源性感染所致,局部存在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发病一周后,穿刺可见脓液。
甲状舌底囊肿多见于1~10岁的儿童,囊肿多位于舌骨上下部的中线位置。舌骨体与囊肿之间可能扪及坚韧的条索并与舌骨体粘连,可随吞咽及伸舌等动作而移动,穿刺检查可见透明、微混浊的黄色稀薄或粘稠性液体。
预防
口腔颌面部囊肿西医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预防感染用药5~7日。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为良性肿物,其与周围组织间有很明显的界限,所以手术很容易摘出。手术创伤很小,且本病非手术治疗无效,所以一旦诊断确立应予手术治疗,切勿使用放疗或化疗,更不宜使用民间一些不明成份的药物内服、外敷,少数并发感染者可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治疗。
治愈标准
1、治愈:囊肿完整摘除创口基本愈合。
2、好转:治疗后囊肿尚有残留。
3、未愈:并发感染者行抗炎治疗或切开引流后感染症状有好转,但未手术摘除囊肿。
口腔颌面部囊肿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1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27号

京ICP备180233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