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乳腺癌

乳腺癌

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男性罕见。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治疗四大成熟疗法,西医常用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后进行放疗、化疗杀灭身体里手术无法切除癌细胞,手术、放疗均属于局部治疗。化疗是一种应用抗癌药物抑制癌细胞分裂,破坏癌细胞的治疗方法,虽然也属整体治疗,但是副作用较大,并且也不能完全控制好复发转移。
中医治疗肿瘤强调调节与平衡的原则,恢复和增强机体内部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治疗肿瘤的目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兼顾病人的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对早、中期乳腺癌患者争取治愈,提高生活质量,对晚期患者延长寿命。
病因
年龄(30%): 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非浸润性癌(30%): 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时称非浸润性癌。(1)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未突破管壁基底膜。多发生于中小导管,较大导管少见,一般为多中心散在性分布。(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病年龄较一般乳腺癌早5-10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充满无极性的癌细胞。小叶原位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
浸润性特殊型癌(20%): (1)乳头状癌:发生于大乳管的上皮细胞,癌实质以有纤维脉管束或无纤维脉管束的乳头状结构为主者,可为非浸润性与浸润性乳头状癌。其浸润往往出现于乳头增生的基底部。(2)髓样癌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切面常有坏死和出血,镜下可见大片癌细胞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癌周边部更明显,一般认为是机体对肿瘤产生的抵抗。(3)小管癌:发生于导管或小导管上皮细胞,是恶性度较低的一类型,预后良好。(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态不一的片块或小染,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5)大汗腺样癌:癌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有时可见顶浆突起,胞核轻度到中度异型,形成腺管、腺泡或小乳头结构。(6)粘液腺癌: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粘液腺化生的基础上,多见于近绝经期或绝经后的妇女,尤以60岁以上妇女多见。癌实质中,上皮粘液成分占半量以上。粘液绝大部分在细胞外,形成粘液湖;偶见在细胞内,呈印戒样细胞。(7)鳞状细胞癌:来源于鳞状上皮化生的乳腺导管上皮。癌实质全部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即可见细胞间桥和角化。若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8)乳头派杰氏病:又称乳头湿疹样癌,Paget(1874)首先描述此病。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认为其镜下瘤细胞形态具有体积大,胞浆丰富淡染,常呈空泡状,核较大,明显不规则,偶见核分裂象。
浸润性非特殊型癌(10%): (1)浸润性小叶癌:小叶癌明显向小叶外浸润,包括小细胞型浸润癌。
(2)浸润性导管癌:导管癌明显浸润间质,但浸润部分不超过癌实质一半。若超过一半,则以浸润性癌的主要形态命名。
(3)硬癌:癌细胞排列成细条束或零散分布,很少形成腺样结构,纤维间质成分占三分之二以上,且致密。
(4)髓样癌:癌巢呈片状或团块状密集,可有腺样结构,癌实质占三分之二以上,间质可有少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5)单纯癌;介于硬癌与髓样癌之间,即癌实质与纤维间质成分比例近似。癌细胞主要形成不规则的实性条束或小染,也可有腺样结构。
(6)腺癌:癌细胞大小尚一致,胞浆丰富,可有分泌,核深染,核分裂象多见,癌细胞呈腺管样排列,层次多,极性紊乱,缺少基底膜,在间质中呈浸润性生长,癌细胞亦可呈条索片块排列,腺管样排列需占二分之一以上。
检查
(一)隐性乳腺癌
指临床上触不到肿块,乳腺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常为X线检查等方法发现或以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应与副乳腺癌相鉴别。治疗上,现在一般认为,一旦诊断为隐匿性乳腺癌,若无锁骨上及远处转移,应行根治术治疗。多数报道其疗效优于或相似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二)男性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并不多见,发病率为乳腺癌中1%,为男性恶性肿瘤中0.1%。发病年龄较女性乳腺癌平均高出6~11岁。
男性乳腺癌的症状主要是乳晕下无痛性肿块,20%病人有乳头内陷、结痂、排淮,肿块边界常不清,常早期有皮肤或胸肌粘连,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男性乳腺癌的病理表现与女性乳腺癌相似,绝大多数是浸润性导管癌,男性乳腺无小叶组织,因而病理上未有小叶原位癌的报道。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同女性乳腺癌,但因男性病例乳腺组织较小,且易早期侵犯胸肌,手术方式应以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为主。
对晚期或复发病例应用内分泌治疗,效果比女性乳腺癌为好。主要治疗方法是双侧睾丸切除,有效率可达50%~60%,之所以如此高疗效率是由于近84%的肿瘤组织ER阳性。有效期平均持续12月。如果病人不愿接受睾丸切除,或既切除后病情再发,尚可服用女性激素、男性激素或TAM而获得好效,类此添加性内分泌疗法在病人已显示睾丸切除术无效的情况下将产生佳效,这种二线内分泌疗法的显效率界于30%~50%之间,化疗仅在内分泌治疗,包括祛除性和添加性,失败后方宜开始,其用药和给法相当于女性乳癌。
(三)炎性乳癌
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临床类型,常呈弥漫性变硬变大,皮肤红、肿、热、痛和水肿明显。发病呈爆发性,十分近似急性炎症,因而又称为癌性乳腺炎。
本病的诊断要点为:
①局部虽表现为红肿热痛,但无发冷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
②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
③早期皮肤呈典型的紫罗兰色,呈斑片状水肿,境界清楚,边缘稍隆起,毛孔粗大如桔皮样改变,红肿范围大于乳腺的1/3以上,消炎治疗1周后红肿不见消退。
④在红肿乳腺组织内有时能触及质地硬韧的肿块。
⑤同侧腋窝多能触及质地较硬的淋巴结。
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病理切片能提供诊断依据。
炎性乳腺癌以往应用手术或放射治疗的预后很差,平均生存期为4~9个月,因而对炎性乳腺癌不主张用手术治疗。目前大多数作者对炎性乳腺癌均采用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即先用3~4疗程化疗后作放疗,放疗后再作化疗。
(四)妊娠期和哺乳期乳腺癌
乳腺癌发生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约占乳腺癌病例中0.75%~31%,妊娠期及哺乳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使肿瘤的生长加快,恶性程度增高。同时在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组织的生理性增大、充血,使肿瘤不易早期发现,同时易于播散。
妊娠期乳腺癌的处理原则与一般乳腺癌相似,但治疗方法的选择还决定于肿瘤的病期及妊娠的不同时期。早期妊娠时是否中止妊娠应根据不同的病期,病期较早时可不必中止妊娠,病期是Ⅱ、Ⅲ期或估计术后需要化疗及放疗者则宜先中止妊娠能提高生存率,相反常由于中止妊娠延迟了手术治疗,反而影响治疗效果。
哺乳期乳腺癌的治疗首先应中止哺乳,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与一般乳腺癌相似。预防性去除卵巢并不能提高生存率。
诊断
诊断
乳腺癌的诊断方法很多,常用的是乳腺钼靶片,最准确是病理诊断,一般先行影像检查,如有怀疑再进行病理检查,随着西医的病理结果与中医证型密切关系的深入研究,乳腺的中医诊断也不可轻视,诊断的最终目的是治疗,中西医联合诊断会对合理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一、乳腺癌的诊断方法-西医影像检查
乳腺癌的早期检出影像检查占重要地位。
①超声检查: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边缘&ldquo毛刺&rdquo征,纵横比大于 1 ,癌的可能性最大,通过半定量法和彩色扑获技术观察癌肿血流峰值流速,彩色像素平均密度,血管平均密度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有很大帮助,穿入型血管和MVD对诊断乳癌有较高敏感性。
②MRI检查 :采用顺磁对比剂强化再行MIP重建对乳癌的显示率为 1 0 0 %,MRS强烈提示乳癌组织内胆碱水平增高,水 /脂肪比率明显大于正常组织,是诊断乳癌重要标准。
③CT检查:薄层扫描能发现直径 0 .2cm癌灶,乳癌增高的相关参数和MVD密切相关,较好显示转移淋巴结情况。
④X线检查:对乳癌钙化灶的检出最具优势,X线数字摄影有助CAD,MWA和CMRP技术能提高判定乳癌的可靠性。
⑤红外热像图:通过数字化定量系统对乳癌热区温度量化分析,标定病变中心与周围组织温差,判断肿块良,恶性。
⑥微创影像:对缺乏影像特征的微小病灶开展超声引导活检,3D CE PDU改善超声呈像CT引导下活检定性。
二、西医诊断乳腺癌方法的评价
综合评价针吸细胞学检查,癌细胞DNA 含量分析,癌胚抗原检测和乳腺钼靶片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作用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最高,为85.35 %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DNA 含量的假阳性率最高,为34.20 % 钼靶X 摄片的假阴性率最高,为44.54 % 而4项指标联合诊断使乳腺癌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2.35 %,假阳性率降至1.96 %,假阴性率降至5.93 %,4项指标联合诊断可以明显提高乳腺癌的正确诊断率,并有助于早期诊断。
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不仅对乳腺疾病诊断有重要适用价值,而且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分型诊断有重要价值,特别对鉴别乳腺增生及乳腺纤维腺瘤有否癌变有重要指导意义,穿刺成功率高达100%,早期诊断率16.9%,总诊断准确率高达 98.6%,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具有创伤小,简单快速,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结果准确等优点,各项技术指标明显高于传统诊断方法,是目前任何方法无法取代的,有较高推广实用价值。
三、中医证型与西医病理的相关性
研究肝郁痰凝型乳腺癌的钼靶X线影像特点,探讨其病理基础,例肝郁痰凝型乳腺癌中,乳腺类型以致密型及混合型居多(占78%),异常血管征及透环征出现频率较高(占80%以上),腋淋巴结转移出现频率偏低(占12%)。
鉴别诊断
(一)隐性乳腺癌 指临床上触不到肿块,乳腺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常为X线检查等方法发现或以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应与副乳腺癌相鉴别,治疗上,现在一般认为,一旦诊断为隐匿性乳腺癌,若无锁骨上及远处转移,应行根治术治疗,多数报道其疗效优于或相似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二)男性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并不多见,发病率为乳腺癌中1%,为男性恶性肿瘤中0.1%,发病年龄较女性乳腺癌平均高出6~11岁。
男性乳腺癌的症状主要是乳晕下无痛性肿块,20%病人有乳头内陷,结痂,排淮,肿块边界常不清,常早期有皮肤或胸肌粘连,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男性乳腺癌的病理表现与女性乳腺癌相似,绝大多数是浸润性导管癌,男性乳腺无小叶组织,因而病理上未有小叶原位癌的报道,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同女性乳腺癌,但因男性病例乳腺组织较小,且易早期侵犯胸肌,手术方式应以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为主。
对晚期或复发病例应用内分泌治疗,效果比女性乳腺癌为好,主要治疗方法是双侧睾丸切除,有效率可达50%~60%,之所以如此高疗效率是由于近84%的肿瘤组织ER阳性,有效期平均持续12月,如果病人不愿接受睾丸切除,或既切除后病情再发,尚可服用女性激素,男性激素或TAM而获得好效,类此添加性内分泌疗法在病人已显示睾丸切除术无效的情况下将产生佳效,这种二线内分泌疗法的显效率界于30%~50%之间,化疗仅在内分泌治疗,包括祛除性和添加性,失败后方宜开始,其用药和给法相当于女性乳癌。
(三)炎性乳癌 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临床类型,常呈弥漫性变硬变大,皮肤红,肿,热,痛和水肿明显,发病呈爆发性,十分近似急性炎症,因而又称为癌性乳腺炎,本病的诊断要点为:①局部虽表现为红肿热痛,但无发冷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
②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
③早期皮肤呈典型的紫罗兰色,呈斑片状水肿,境界清楚,边缘稍隆起,毛孔粗大如桔皮样改变,红肿范围大于乳腺的1/3以上,消炎治疗1周后红肿不见消退。
④在红肿乳腺组织内有时能触及质地硬韧的肿块。
⑤同侧腋窝多能触及质地较硬的淋巴结。
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病理切片能提供诊断依据。
炎性乳腺癌以往应用手术或放射治疗的预后很差,平均生存期为4~9个月,因而对炎性乳腺癌不主张用手术治疗,目前大多数作者对炎性乳腺癌均采用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即先用3~4疗程化疗后作放疗,放疗后再作化疗。
(四)妊娠期和哺乳期乳腺癌 乳腺癌发生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约占乳腺癌病例中0.75%~31%,妊娠期及哺乳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使肿瘤的生长加快,恶性程度增高,同时在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组织的生理性增大,充血,使肿瘤不易早期发现,同时易于播散。
妊娠期乳腺癌的处理原则与一般乳腺癌相似,但治疗方法的选择还决定于肿瘤的病期及妊娠的不同时期,早期妊娠时是否中止妊娠应根据不同的病期,病期较早时可不必中止妊娠,病期是Ⅱ,Ⅲ期或估计术后需要化疗及放疗者则宜先中止妊娠能提高生存率,相反常由于中止妊娠延迟了手术治疗,反而影响治疗效果。
哺乳期乳腺癌的治疗首先应中止哺乳,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与一般乳腺癌相似,预防性去除卵巢并不能提高生存率。
预防
乳腺癌西医治疗
一、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式有多种,对其选择尚乏统一意见,总的发展趋势是,尽量减少手术破坏,在设备条件允许下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尽力保留乳房外形,无论选用何种术式,都必须严格掌握以根治为主,保留功能及外形为辅的原则。
(一)手术适应症
Halsted首创乳癌根治术,因手术合理,疗效明确,近百年来成为人们治疗乳癌所遵循的标准方式,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乳癌术式进行了不少探索性修改,总的趋势不外保守和扩大两方面,至今仍争论不休,乳房局部切除和全乳切除是保守手术的代表性手术,术后需辅以放疗,放射剂量不一,一般为30~70Gy,对严格选择的局限性早期癌,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但是否作为早期乳癌的常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准确无误地选择此类早期癌,还难得出结论。
(二)手术禁忌症
1、全身性禁忌症:①肿瘤远处转移者,②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③一般情况差,呈现恶液质者,④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
2、局部病灶的禁忌症:Ⅲ期患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超过乳房面积的一半。
②乳房皮肤出现卫星状结节。
③乳腺癌侵犯胸壁。
④临床检查胸骨旁淋巴结肿大且证实为转移。
⑤患侧上肢水肿。
⑥锁骨上淋巴结病理证实为转移。
⑦炎性乳腺癌,有下列五种情况之二者:①肿瘤破溃;②乳房皮肤桔皮样水肿占全乳房面积l/3以内;②癌瘤与胸大肌固定;④腋淋巴结最大长径超过2.5cm;⑤腋淋巴结彼此粘连或与皮肤,深部组织粘连。
(三)手术方式
1、乳腺癌根治术:1894年Halsted及Meger分别发表乳腺癌根治术操作方法的手术原 则:①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应作整块切除;②切除全部乳腺及胸大,小肌;③腋淋巴结作整块彻底的切除,Haagensen改进了乳腺癌根治手术,强调了手术操作应特别彻底,主要有①细致剥离皮瓣;②皮瓣完全分离后,从胸壁上将胸大,小肌切断,向外翻起;③解剖腋窝,胸长神径应予以保留,如腋窝无明显肿大淋巴结者则胸背神经亦可以保留;④胸壁缺损一律予以植皮,术中常见并发症有:①腋静脉损伤:多因在解剖腋静脉周围脂肪及淋巴组织时,解剖不清,或因切断腋静脉分支时,过于接近腋静脉主干所致,因此,清楚暴露及保留少许分支断端,甚为重要,②气胸:在切断胸大肌,胸小肌的肋骨止端时,有时因钳夹胸壁的小血管穿通支,下钳过深,而致触破肋间肌及胸膜,造成张力性气胸,术后并发症有:①皮下积液:多因皮片固定不佳或引流不畅所致,可采用皮下与胸壁组织间多处缝合固定及持续负压引流而防止,②皮片坏死:皮肤缝合过紧及皮片过薄等均可为其发生原因,皮肤缺损较多时,宜采用植皮,③患侧上肢水肿,患侧上肢抬举受限:主要是术后活动减少,皮下疤痕牵引所致,因此,要求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一般应在术后一个月左右基本可达到抬举自如程度。
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乳癌扩大根治术包括乳癌根治术即根治术及内乳淋巴结清除术,即清除1&mdash4肋间淋巴结,本时需切除第二,三,四肋软骨,手术方式有胸膜内法及胸膜外法,前者创伤大,并发症多,因而多用后者。
3、仿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主要用于非浸润性癌或I期浸润性癌,Ⅱ期临床无明显腋淋巴结肿大者,亦可选择应用。
(1)Ⅰ式: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皮肤切口及皮瓣分离原则同根治术,先做全乳切除(胸大肌外科筋膜一并切除),将全乳解剖至腋侧,然后行腋淋巴结清除,清除范围基本同根治术,胸前神径应予保留,最后,将全乳和腋淋巴组织整块切除。
(2)Ⅱ式: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皮肤切口等步骤同前,将乳房解离至胸大肌外缘后,切断胸大肌第4,5,6肋的附着点并翻向上方以扩大术野,在肩胛骨喙突部切断胸小肌附着点,以下步骤同根治术,但须注意保留胸前神经及伴行血管,最后将全乳腺,胸小肌及腋下淋巴组织整块切除。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局部治疗手段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较少受解剖学,病人体质等因素的限制,不过放射治疗效果受着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用目前常用的放疗设施较难达到&ldquo完全杀灭&rdquo肿瘤的目的,效果较手术逊色,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不主张对可治愈的乳腺癌行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多用于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术之前或后作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疗,近10余年来,较早的乳腺癌以局部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日益增多,疗效与根治术无明显差异,放射治疗在缩小手术范围中起了重要作用。
(一)术前放射治疗
1、适应症
(1)原发灶较大,估计直接手术有困难者。
(2)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明显增长者。
(3)原发灶有明显皮肤水肿,或胸肌粘连者。
(4)腋淋巴结较大或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者。
(5)应用术前化疗肿瘤退缩不理想的病例。
(6)争取手术切除的炎性乳腺癌患者。
2、术前放疗的作用
(1)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使部分不能手术的患者再获手术机会。
(2)由于放射抑制了肿瘤细胞的活力,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从而提高生存率;
(3)由于放射,延长了术前观察时间,有使部分已有亚临床型远处转移的病例避免一次不必要的手术。
3、术前放疗的缺点
增加手术并发症,影响术后正确分期及激素受体测定。
4、术前放疗的应用方法
术前放射应尽可能采用高能射线照射,可以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放射技术方面,目前多数采用常规分割,中等剂量,一般不用快速放射或超分割放射,放射结束后4~6周施行手术较为理想。
(二)术后放射治疗
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放射,曾经是乳腺癌治疗中争论最多的问题,近年来,较多作者承认术后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区域性复发率,自从Fishor对乳腺癌提出新的看法后,乳腺癌的治疗已逐渐从局部治疗转向综合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广泛应用,术后放射已不再作为根治术后的常规治疗,而是选择性地应用。
1、适应症
(1)单纯乳房切除术后;
(2)根治术后病理报告有腋中群或腋上群淋巴结转移者。
(3)根治术后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占检查的淋巴结总数一半以上或有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
(4)病理证实乳内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照射锁骨上区)。
(5)原发灶位于乳房中央或内侧者作根治术后,尤其有腋淋巴结转移者。
2、放疗原则
(1)Ⅰ,Ⅱ期乳腺癌根治术或仿根治术后,原发灶在乳腺外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者,术后不放疗;腋淋巴结阳性时,术后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原发灶在乳腺中央区或内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时,术后仅照射内乳区,腋淋巴结阳性时,加照锁骨上下区。
(2)Ⅲ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无论腋淋巴结阳性或阴性,一律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根据腋淋巴结阳性数的多少及胸壁受累情况,可考虑加或不加胸壁照射。
(3)乳腺癌根治术后,腋淋巴结已经清除,一般不再照射腋窝区,除非手术清除不彻底或有病灶残留时,才考虑补加腋窝区照射。
(4)放疗宜在手术后4~6周内开始,有植皮者可延至8周。
(三)放射治疗为主的治疗
以往对局部晚期肿瘤,无手术指征者作放射治疗,往往是姑息性的,近年来,随着放射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及提高,以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放射可使局部肿瘤获较高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少,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目前,开始进行小手术加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研究,使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从姑息转向根治性,多数作者认为对原发灶小于3cm,N0或N1的病人可考虑小手术加放疗,对于局部晚期的乳腺癌,放射治疗仍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放射前切除全部肿瘤或作单纯乳房切除可提高疗效。
(四)复发,转移灶的放射治疗
乳腺癌术后复发是一个不良征兆,但并非毫无希望。
适当的局部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照射方面,大野照射比小野照射疗效好,应当尽量采用大野照射,对于复发病例,应当使用放射,化疗综合治疗,尤其对于发展迅速的复发病例,乳癌发生远处转移时首先考虑化疗,适当地配合放射可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如骨转移病人经放疗后疼痛可减轻或消失,对于有胸,腰椎转移的病人,放射可以防止或延迟截瘫的发生。
乳腺癌中医治疗
(1)以古方清热解毒散为主的中药餐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其对胃粘膜的刺激。
(2)气滞痰凝证:汤药宜三餐后凉服;气血两虚证:古方清毒散汤药宜三餐后温热服。
乳腺癌辨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属热毒内蕴,或肝郁气滞;虚证则多属肝肾阴虚或气血虚弱之证,山东淄博古方中医疑难病研究所宜分别论治。
1.肝郁气滞
【主证】善怒忧思,叹息抑郁,胸闷胁胀,经前乳块胀大作痛,经少不畅,舌苔薄白,脉象弦涩。
【治法】舒肝解郁,理气止痛。
2.肝肾阴虚
【主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两目干涩,面色晦黯,乳块胀痛,经血量少色淡,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阴。
3.毒热蕴结
【主证】身热面赤,烦躁易怒,口干喜饮,尿黄便结,乳块溃破,血水秽臭,腋下瘰疠,唇红舌赤,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4.气血虚弱
【主证】头昏眼花,心悸气短,神疲肢倦,食欲不振,羸瘦萎黄,经水紊乱量少。肿块转移,舌淡少苔,脉沉缓。
【治法】补气养血,软坚散结。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1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27号

京ICP备180233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