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权威问答 > 8个月婴儿误打了麻腮风疫苗,怎么办
患者提问

8个月婴儿误打了麻腮风疫苗,怎么办

月+3天今天去打疫苗,本来该打麻疹,结果那医生说现在都是麻腮风三联疫苗,没有单独的麻疹疫苗,还把说明书给我看了,上面写的是8月以上的婴儿,孩子是我妈带着去的,老人家不懂,医生说打就打了,结果我在网上查到说这个MMR疫苗应该在1岁后才打,否则对孩子的听力会有影响,怎么办啊已经打了
提问时间:2020-03-24
医生回复
  • 董孟
    董孟 主治医师
    三甲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内科

    一,为什么要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婴儿出生后,体内往往还有来自妈妈的各种“抵御疾病”的抗体,尤其用母乳喂养者,奶汁中还含一定量的抗体.因此,婴儿在半岁内很少得传染病.婴儿6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抗体免疫逐渐消退,抵抗力会逐渐减弱和消失,此时若接触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孩子就容易受一些传染病的传染.为了提高儿童抵抗传染病的能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就需要有计划地按时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保护儿童健康地成长.预防接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没有染病之前,给孩子接种和内服灭活菌苗和疫苗,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如同战士平时“实战演习练兵”一样,若再受到同种的细菌或病毒侵袭时,机体就有能力歼灭这些入侵之“敌.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百日咳菌苗等就属于这一类.这种预防接种,医学上叫做“人工自动免疫.通常,免疫在接种后1~4周左右的时间出现,免疫抗体保持数日至数年,故须反复接种.另一种是在已接触传染病的孩子尚未发病时,给其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抗毒素以及成人血清等,即直接将抗体“援兵”输入体内,增加消灭入侵的致病微生物的有生力量,从而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这种方法叫“人工被动免疫”,特点是注射后立即生效,但维持时间短,通常2~3周即消退.只适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二,什么叫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的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对人群进行的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三,为什么有的同一种预防针要打几次?人得传染病后,身体内能够产生抗体,一般可以抵制第二次再得同样的病.预防针就是按照这个道理,将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人工的方法,使其毒性减低,制成疫苗,注入人体,使人得一次“轻病.与自然得病相比较,预防接种使人所产生的抗体量要少些,维持的时间也短.因此,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再打一次预防针,把预防的作用加强一下,使抗体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便起到防病的作用.四,几种预防接种可否同时进行?过去认为,几种预防疫苗同时接种可能互相影响,甚至使接种后反应增强,因此有些地方规定,两种死菌苗或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2周,两种活菌苗或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4周.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疫苗都不能同时接种.例如,在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同时接种卡介苗或“百白破”类毒素混合制剂,非但不会影响免疫力的增加,而且还可使反应不加重.但为了保证安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剂不能同时应用在同一部位.五,需加强接种的疫苗1岁内完成了几种疫苗的基础免疫后,在小儿体内产生了足够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的抗体会逐渐下降,因疫苗的不同下降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有些疫苗需要在小儿1.52岁期间需要进行加强接种,有些疫苗要等到小儿4岁以后才需要加强接种.1.52岁期间需要加强接种的疫苗有百白破混合疫苗和麻疹,接种的方法与基础免疫相同,4岁加强一剂脊灰糖丸,以后到6岁时在接种一次白破类毒素混合疫苗.另一种需要加强接种的疫苗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初次接种是在小儿8个月时接种的,间隔一年的时间,则需进行加强接种一次,最好是在每年的45月份接种,因乙型脑炎的发病流行季节是在每年的夏秋季节,该疫苗在小儿6岁时还应在加强接种第二次.六,哪些情况下应暂缓预防接种在进行预防接种时,每种预防制剂均有一定的接种对象,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进行预防接种的.在有以下情况时均不易进行预防接种患传染病后正处于恢复期或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又未过检疫期的儿童不宜打预防针.若此时打预防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病情加重.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种疾病引起发热的小儿,若打预防针,会使体温升高,诱发或加重疾病.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小儿,打预防针后易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易产生过敏反应;

    对有癫痫和惊厥史的患儿打预防针,尤其是打乙脑或百白破混合制剂的,易使儿童发生晕厥,抽风和休克等;有严重佝偻病的孩子不宜用小儿麻痹糖丸疫苗.患急慢性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化脓性皮肤病,化脓性中耳炎的小儿,打预防针后可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响病儿的康复.但需要指出的是,小儿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只要心脏功能好,照样可以打预防针.预防接种期间,若小儿正处于不舒服,有呕吐,腹泻和咳嗽等症状时,在征得医生的同意后,可暂时不打预防针,待症状好转后再补打.近一个月内注射丙种球蛋白者也不易接种.待以上疾病恢复正常后,即可进行常规接?指导意见一,为什么要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婴儿出生后,体内往往还有来自妈妈的各种“抵御疾病”的抗体,尤其用母乳喂养者,奶汁中还含一定量的抗体.因此,婴儿在半岁内很少得传染病.婴儿6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抗体免疫逐渐消退,抵抗力会逐渐减弱和消失,此时若接触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孩子就容易受一些传染病的传染.为了提高儿童抵抗传染病的能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就需要有计划地按时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保护儿童健康地成长.预防接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没有染病之前,给孩子接种和内服灭活菌苗和疫苗,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如同战士平时“实战演习练兵”一样,若再受到同种的细菌或病毒侵袭时,机体就有能力歼灭这些入侵之“敌.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百日咳菌苗等就属于这一类.这种预防接种,医学上叫做“人工自动免疫.通常,免疫在接种后1~4周左右的时间出现,免疫抗体保持数日至数年,故须反复接种.另一种是在已接触传染病的孩子尚未发病时,给其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抗毒素以及成人血清等,即直接将抗体“援兵”输入体内,增加消灭入侵的致病微生物的有生力量,从而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这种方法叫“人工被动免疫”,特点是注射后立即生效,但维持时间短,通常2~3周即消退.只适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二,什么叫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的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对人群进行的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三,为什么有的同一种预防针要打几次?人得传染病后,身体内能够产生抗体,一般可以抵制第二次再得同样的病.预防针就是按照这个道理,将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人工的方法,使其毒性减低,制成疫苗,注入人体,使人得一次“轻病.与自然得病相比较,预防接种使人所产生的抗体量要少些,维持的时间也短.因此,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再打一次预防针,把预防的作用加强一下,使抗体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便起到防病的作用.四,几种预防接种可否同时进行?过去认为,几种预防疫苗同时接种可能互相影响,甚至使接种后反应增强,因此有些地方规定,两种死菌苗或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2周,两种活菌苗或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4周.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疫苗都不能同时接种.例如,在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同时接种卡介苗或“百白破”类毒素混合制剂,非但不会影响免疫力的增加,而且还可使反应不加重.但为了保证安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剂不能同时应用在同一部位.五,需加强接种的疫苗1岁内完成了几种疫苗的基础免疫后,在小儿体内产生了足够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的抗体会逐渐下降,因疫苗的不同下降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有些疫苗需要在小儿1.52岁期间需要进行加强接种,有些疫苗要等到小儿4岁以后才需要加强接种.1.52岁期间需要加强接种的疫苗有百白破混合疫苗和麻疹,接种的方法与基础免疫相同,4岁加强一剂脊灰糖丸,以后到6岁时在接种一次白破类毒素混合疫苗.另一种需要加强接种的疫苗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初次接种是在小儿8个月时接种的,间隔一年的时间,则需进行加强接种一次,最好是在每年的45月份接种,因乙型脑炎的发病流行季节是在每年的夏秋季节,该疫苗在小儿6岁时还应在加强接种第二次.六,哪些情况下应暂缓预防接种在进行预防接种时,每种预防制剂均有一定的接种对象,不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进行预防接种的.在有以下情况时均不易进行预防接种患传染病后正处于恢复期或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又未过检疫期的儿童不宜打预防针.若此时打预防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病情加重.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种疾病引起发热的小儿,若打预防针,会使体温升高,诱发或加重疾病.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小儿,打预防针后易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易产生过敏反应;

    对有癫痫和惊厥史的患儿打预防针,尤其是打乙脑或百白破混合制剂的,易使儿童发生晕厥,抽风和休克等;有严重佝偻病的孩子不宜用小儿麻痹糖丸疫苗.患急慢性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化脓性皮肤病,化脓性中耳炎的小儿,打预防针后可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响病儿的康复.但需要指出的是,小儿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只要心脏功能好,照样可以打预防针.预防接种期间,若小儿正处于不舒服,有呕吐,腹泻和咳嗽等症状时,在征得医生的同意后,可暂时不打预防针,待症状好转后再补打.近一个月内注射丙种球蛋白者也不易接种.待以上疾病恢复正常后,即可进行常规接?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