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孩子在1岁或1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遗尿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遗尿,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但是如果3岁以上还在遗尿,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孩子遗尿的原因大概如下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遗尿,如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遗尿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男孩子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排除疾病引起遗尿的原因,原发性遗尿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面的这些因素有关遗传因素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遗尿.若父母一方有曾为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疾病因素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遗尿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睡眠很深,不能及时醒来排尿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抱孩子去厕所撒尿,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遗尿.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遗尿,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遗尿.环境因素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遗尿.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另外,还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控制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指导意见处理如果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先治疗疾病.排除了疾病因素,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遗尿,可以通过耐心的教育,解释和劝慰来纠正.首先要帮助孩子了解遗尿症是暂时的功能失调,消除精神负担,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1,每天下午4点后,让孩子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食,宜偏淡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葡萄等水果,更不能养成睡前喝牛奶的习惯,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2,帮孩子建立起科学的生活,饮食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唤醒.
3,临睡前不宜过分兴奋,不可进行剧烈活动,也不可看惊险的影视片.
4,养成每天睡前排干净尿的习惯,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个澡,使其能舒适入睡,减少尿床的产生.
5,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及时更换,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潮湿被褥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6,设置日程表,从治疗第一天起设置日程表,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孩子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及晚餐中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孩子没有尿床时,把一颗星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每周与医师交流一次.
7,从治疗开始起,要求父母在孩子夜晚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将孩子唤醒,起床排尿,使唤醒孩子的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呈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条件反射建立,孩子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达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鼓励孩子自己去厕所排尿,使他们在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泄干净.遗尿可使孩子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父母不可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等惩罚的手段.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更加委屈和忧郁,更加重心理负担.遗尿症状不会减轻,反会加重.遗尿症者只能在安慰,鼓励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孩子的遗尿现象一旦好转,千万不可中断训练.否则,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以致前功尽弃.这一点也提示,遗尿症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巩固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