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自述感音性耳聋,半年中断断续续打了一个半月的糖皮质激素,胖了40斤,瘦不了了,免疫力也下降你好,治疗方案有:疗效标准痊愈:听力逐渐恢复,耳鸣逐渐减轻以至消失,听阈曲线逐渐上升至正常范围,或与健侧相近似。
显玻:听阈曲线较治疗前回升超过30分贝,或进人实用听区,主观症状明显好转。进步:听阈曲线的多数频率回升15~30分贝,主观症状也有改善。
无效:听阈曲线的多数频率较治疗前上升不足15分贝,主观症状变无改变。分型治疗外邪侵袭治法:祛风散热,疏利窍络。处方:连翘9克,银花9克,桔梗4.5克,薄荷4.5克,荆芥穗5克,牛蒡子9克,蝉衣4克,蔓荆子6克,生甘草3克。
加减:若热甚口渴可酌加知母、石膏;恶寒较甚可酌加麻黄、桂枝;咽喉红肿可加马勃、玄参;若咳嗽甚可加杏仁、百部;秀短赤加木通、车前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效:共治疗此型耳聋17只耳,痊愈4只耳,显效5只耳,进步2只耳,无效6只耳,总有效率为64.7%。
常用成方: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汤、剂防败毒散等。肝胆郁火治法:疏肝利胆,清火利窍。处方:柴胡6克,枳壳9克,龙胆草6克,黄芩9克,泽泻9克,栀子4克,木通9克,当归12克,生地黄12克,白芍9克,甘草3克。
加减:肝气郁结较甚,暧气频作,酌加玫瑰花、制香附;夜寐不安加秣茯神、夜交藤;目赤肿痛可酌加杭菊、青葙子;大便秘结可酌加生军。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效:共治疗17例患者,痊愈9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2%。常用成方:柴胡疏肝散、逍遥散、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等。
瘀阻耳脉治法:活血化瘀,通利耳窍。处方:赤芍9克,川芎5克,桃仁9克,红花3克,党参9克,丹参12克,菖蒲6克,香附9克,路路通9克。
加减:若气滞甚酌加枳壳、木香;痰瘀互结加浙贝母、海浮石;疼痛甚酌加延胡索、杭白芍;瘀血甚酌加蜈蚣、地龙。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62例,痊愈10例,显效17例,进步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2.3%。精气匮乏治法:补气填精,升清聪耳。
处方:黄芪25克,党参15克,灵磁石30克,杭白芍0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9克,淮山药12克,葛根6克,茯苓12克,柴胡4.5克,泽泻6克。
加减:胃纳欠佳酌加神曲、山楂;若偏肾阳虚加附子、桂枝;遗精阳痿酌加覆盆子、桑螵蛸、白莲须;夜尿频数加白术、益智仁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效:共治疗85例,痊愈22例,显效8例,进步11例,无效11例。另外33例,在1周内症状消失15例,2周症状消失12例,1个月症状消失4例,症状减轻2例。
专方治疗耳聋方组成:黄芪12克,党参15克,白术9克,葛根30克,丹参15克,川芎9克,红花12克,桃仁12克,当归9克,柴胡12克,磁石15克,山萸肉9克,茯苓12克,枸杞12克,降香9克,菖蒲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月为一疗程,服药期间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等药。疗效:治疗80例,痊愈20例,显效20例,好转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
耳聋治肺汤组成:炙麻黄3克,菖蒲6克,防己6克,杏仁10克,葶苈子3克,甘草3克。加减:症状严重加蝉衣、路路通;
体虚加黄芪。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效:共治疗81例患者,痊愈36例,显效22例,进步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6%。
耳聋通气散组成:柴胡500克,香附、川芎各250克。用法:上药共研成细末,制成水丸,早晚各服5克,10田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84例,痊愈36例,好转2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76.2%。中医医案严××,女,58岁。经常头晕头痛、耳鸣已6年。
从1978年入春以来,头晕头痛加重,双耳闭塞不通,神疲气短,劳动后尤甚。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蹭,诊断为神经性耳聋。
患者以前曾有胃病史,经常脘胀隐痛,食欲欠偻,大便希舌质淡嫩,苔弊滑,脉来沉细。证属脾虚气弱,清阳不升,脑失糯养所致。
治以调理脾胃,升阳益气,辅以通窍。处方: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9克,柴胡6克,升麻3克,当归6克,陈皮5克,建菖蒲2克,炙甘草6克。
服5剂后,自感耳内鼓胀而响。继进5剂,耳闭已开,听力接近正常,头晕头痛等症大减,但舌仍淡嫩,脉象细缓。原方再进5剂,诸症消失。
按:头为诸阳之会,此例久病体虚,肠胃功能失调,气机下陷,清阳不升,气血不足以上荣于脑,以致耳窍失养而失聪,故用补中益气汤加建菖蒲健脾益胃,调理气机,升阳提气,辅以芳香通络、聪耳利窍之菖蒲则获显效。
用药规律中医诊治耳聋病证的临床报道,既有个案,亦有数百例之大样本。为了寻找临床用药规律,进一步提高疗效,除却零垦个案类报道,我们对18篇资料进行了初步统计,共涉药物58味,通过统计,我们看到诊治耳聋的中药,相对于其他病种较为集中,其中以葛根应用最多。
葛根不仅在复方中和其他药物配合,亦有运用葛根单味治疗294例取得良效的报道。葛根原用于解肌止痉,为治颈项强几几之主药。
现代医理则证明,葛更内所含黄酮体能使脑血流量增加,改善内耳循环,促进细胞代谢功能,故值得进一步研究。其次为磁石,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的记载。
盖肾能强骨而益精髓,开窍于耳,而磁石灵气能入肾通耳,故为治疗耳聋之良药,且已得药理证实该药具有较高含量的铁质,加之磁石禀性冲和,无猛悍之气,故虽为药石,久服亦无妨。
石菖蒲系芳香开窍药,与其他药配伍得当,可用治任何类型之耳聋。从表中还可看到,活血药如川芎、当归、丹参等较为多用。
再次为补肾健脾益气生精之药物。此类用药方法,与临床上耳聋证型以瘀血阻络型及虚证病人较为多见颇为吻合。其他疗法针灸①体针取穴:a.耳门、完骨、听敏、风市、合谷、外关;
b.听会、头窍阴、百会、足三里、会宗、合谷。听敏穴位置:耳垂下缘根部之点。操作:单耳聋可重用患侧穴,双耳聋用双侧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60~90分钟,每隔20分钟行针1次,平补平泻手法。
先刺第1组穴位,10天后,休息3天,再换刺第2组穴,依此两组交替,各刺20次为一疗程。间隔5天,再行下一个疗程。
疗效:共治疗69例,121只耳,显效46只耳,好转45只耳,无效30只耳,总有效率为75.2%。②电针取穴:主穴:听宫、听会、耳门。
配穴:翳风、后溪、中渚、液门、百会、太溪。操作:单耳聋取患侧,双耳聋取双侧。先予穴位皮肤消毒,用28号2寸毫针3根,用左手提起耳垂,嘱患者口微张开,右手持针,刺听宫、听会及耳门穴。
针刺深度为1.5~1.8寸,用输刺手法,以患者感到酸、胀、麻为佳,然后接于电刺激仪上,强度以病人有针感或肌肉明显收缩为佳,频率调节幅度2~40次/秒,留针20分钟,每周针刺3次,21天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80例,计300只耳,痊愈190只耳,好转70只耳,无效40只耳,总有效率为86.7%。③头针取穴:主穴:声记忆区、语言形成区、晕听区。
配穴:颞3针、胸腔区、附加运动区、语言区。声记忆区位置:位于大脑皮层的颞上回和颞中回后部及缘上回和角回下端,在头皮的投影为顶骨结节的下方和后方。
语言形成区位置:声记忆区下方,乳突后方长3厘米。颞3针位置:以大脑外侧裂的表面标志为翼点(自外眦向后3.5厘米再向上1.5厘米处)至顶骨结节的连线,共分三区。
第一区:自顶骨结节下缘前方约1厘米向后,长3厘米;第二区:耳尖上1.5厘米向后,长3厘米;第三区:耳尖下2厘米向后,长3厘米。
三区均与水平线成15~20度角。附加运动区位置:位于运动区前3~4厘米的菱形区,在运动区上点向前4厘米之两侧。操作: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均取双侧,用28号1.5~2寸长的毫针迅速刺人皮下,深度最好至帽状腱膜下。
不捻转,不作强刺激,将针体渐与皮肤平行,送至要求达到的长度,留针1.5~2小时,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5天进行第二疗程。
疗效:共治疗63例,20例应用电测听在治疗前后作对比检查,证实:语言频率听力恢复的有效率为25%~65%,高频听力恢复的有效率为20%~45%。
43例幼儿病人进行治疗前后的脑干诱发电位的对比观察表明,其累计有效率为74.4%,与此同时,63例病人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
④体针加高压氧取穴:翳风、听宫(或听会)。操作:进高压氧舱时针灸。翳风直刺0.8寸,听富(或听会)直刺0.5寸,得气为度,留针2小时,中间隔30分钟捻转1次。
舱内压力在2.0~2.5个绝对压(ATA),并配戴Jw→I型面罩,吸99.2%氧气2次,各40分钟,中间吸舱内空气10分钟(含氧量21.6%),10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