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梅毒又称晚期梅毒,发生在感染的2年以后,大约有40%未经治疗的梅毒病人可发展为晚期梅毒。一般于感染后10~30年可侵犯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晚期梅毒的特点是传染性很小,但对组织的破坏性较大,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现将其表现分述如下:
1、皮肤黏膜损害主要有结节性梅毒疹、树胶肿及近关节结节。 (1)结节性梅毒疹结节如黄豆到蚕豆大小,集簇成群,高出皮面,触之较硬,表面呈古铜色。多见于前额、臀部、四肢等处,排成环状、多环状或蛇形。有的可自然消失,遗留小的萎缩斑。有的表面发生浅在溃疡,边缘堤状隆起,持续时间比较长,愈后留下浅瘢痕,而在边缘又发生新的小结节,症状不明显。 (2)树胶肿又称梅毒瘤,较结节性梅毒疹少,损害多为一处,也可多处。常见于四肢伸侧、前额、胸骨部及臀部。初起时,皮下出现硬结,表面呈暗红色斑块。其中心以后渐软化坏死,形成溃疡,并逐渐深且扩大。溃疡表面有少量似树胶状黏稠脓液,常一面愈合,一面继续发展,呈肾形或马蹄形。上腭及鼻中隔黏膜树胶肿可以侵犯骨质,排出死骨,发生上腭、鼻中隔穿孔及鞍鼻。少数患者可以发生喉树胶肿及树胶肿性舌炎,引起呼吸困难,发音不清。 (3)近关节结节结节发生于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及坐骨关节等大关节附近的皮下,常对称发生,比较坚硬,直径可逐渐增大到1~2厘米。结节处皮肤无炎症,压迫结节时有轻度痛的感觉。
2、三期骨梅毒与二期骨骼损害基本相似,不对称,疼痛较轻,病程较慢,极少数病人可因长期骨膜炎而发生癌变。
3、晚期心血管梅毒未经治疗过的梅毒病人,约有10%发生心血管梅毒,这对患者的健康及劳动能力有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死亡。在心血管梅毒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梅毒性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和梅毒性单纯性主动脉炎,其次是梅毒性主动脉瘤和梅毒性冠状动脉口狭窄,极少数可发生心肌树胶肿。
4、晚期神经梅毒晚期梅毒中约10%为神经梅毒,一旦发生则治疗很困难,预后很差。其中部分为无症状神经梅毒,虽然脑脊液有异常变化,但没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如为脑膜血管梅毒,可出现偏瘫、失语。如为脑实质梅毒,则表现为脊髓痨、麻痹性痴呆和现神经萎缩,并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
5、晚期眼梅毒少数病人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及角膜炎等,可导致失明。
6、晚期潜伏梅毒病期在2年以上,梅毒血清反应阳性,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复发成晚期显性梅毒,其表现如上所述,一般无传染性,但孕妇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引起胎传梅毒。 中药治疗: 1.肝经湿热型:淫秽疫毒之邪并湿热外感,浸淫肝经,下注阴器,气机阻滞,湿热疫毒之邪凝聚,发为疳疮(硬下疳)、横痃。主症为外生殖器及肛门等处皮疹粟起或硬块,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坚硬,胁肋胀痛,纳呆,厌食油腻,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泄肝经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木通、车前子、生地、土茯苓各15g,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当归各10g,甘草5g。 2.气郁痰结型:淫秽疫毒循肝经下注并凝集于阴器,气血壅阻,痰瘀互结成横痃。主症为腹股沟一侧或两侧淋巴结肿大,坚硬不痛,微热不红,胸闷不舒,口苦,舌红,脉数。多见于第一期梅毒。治宜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用犀黄丸加减:牛黄0.3g,麝香0.1g,乳香、没药各9g.银花、土茯苓各10g,皂角刺、山甲各10g。 3.正虚邪陷型:淫秽疫毒蕴结,横痃溃破,日久气血受损,正虚无力托邪外达。主症为腹股沟一侧或两侧肿大的淋巴结溃破,口大日久不敛,时有臭脓,面色黄而少华,神疲乏力,舌质谈,苦薄白,脉虚细,见于一期梅毒淋巴结肿大合并感染。治宜益气养血,扶正托邪,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熟地、黄芪、金银花、土茯苓各15g,人参、川芎、当归、白芍、白芷、白术、桔梗、皂角刺各10g,甘草5g。 4.风热壅盛型;病程日久,卫外失固,风邪趁势而入,风热相搏,以致热壅于里,风热疫毒郁于肌肤发为杨梅疮。见于二期梅毒疹。主症为胸、腰、腹、四肢屈侧、颜面、颈部等处出现鲜红皮疹或斑块,伴恶寒发热,头痛,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苔黄干燥,脉数,治宜解表通里,清热解毒。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荆齐、麻黄、大黄、芒硝、黄芩、连翘、山栀、当归、川芎、白芍、白术、桔梗各10g,滑石、石膏各15g,甘草5g。 5.湿热蕴结型:淫秽疫毒并湿热外感.邪郁于里,气机受阻,邪郁肌肤发为杨梅疮。见于二期梅毒疹。主症为胸、腹、腰、四肢屈侧、颜面、颈等处先后出现红中透白的杨梅疹、杨梅痘或杨梅斑,腹胀纳差,便溏,渴不欲饮,苔白腻,脉儒或滑。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方用土茯苓合剂:土茯苓、金银花各15g,威灵仙、白鲜皮各10g,苍耳子、生甘草各5g。 6.风毒蕴结型:疫毒内蕴日久,沉于骨髓,自里外发,并风邪郁于肌肤,随处结为杨梅结毒。见于三期梅毒。主症为筋骨疼痛,日轻夜重,随处结肿,溃前其色暗红,溃后黄水泛滥而腐臭,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数,治宜祛风清热解毒。方用搜风解毒汤加减:土茯苓、薏苡仁、木通各15g,银花、防风、木瓜、白鲜皮、皂角刺、当归各10g,人参、甘草各5g。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