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与用药和体质的免疫是相关的,请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 急性白血病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增生,并浸润身体其他组织和器官,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各组织脏器引起的相应症状。
其病因尚末明了,目前认为可能与病毒、放射、毒物及遗传等因素有关。分型按细胞分化程度及病程分(一)急性发病急,骨髓及外周血液中以原始和幼稚细胞为主,自然病程半年。
小儿时期以急性白血病为主,其中又以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为主,约占急性白血病的70%左右(二)慢性发病缓慢,骨髓及外周血液中以成熟白细胞为主,自然病程>1年。
小儿慢性白血病只占15%。二、按形态学分型(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淋)最常见,发病高峰年龄为3~5岁,男高于女(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ANLL,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无发病年龄高峰,男、女无差异,其主要临床症状与急淋相似,但肝、脾、淋巴结肿大一般不如急淋显著。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一)一般症状各年龄均可发病,以2~5岁为多见,男略多于女。各型临床表现虽有个体差异,但基本表现相似。
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进行性贫血,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二)肝脾淋巴结肿大(三)出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但以皮肤、粘膜出血多见,可见皮肤紫癜、瘀斑、鼻衄等,最严重为颅内出血(四)骨和关节浸润骨关节疼痛较成人多见,尤以疾病早期明显,约有1/4的病人以四肢长骨及肩、膝、腕、踝等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五)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当白血病细胞侵犯到脑实质和/或脑膜时即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诊断条件如下:1.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如出现头痛、呕吐、嗜睡等颅内高压表现及白血病细胞侵犯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颅神经、脊髓受损的临床表现。
2.脑脊液异常(l)压力>1.96kPa(200mmH2O(2)白细胞数>10×106/L(3)蛋白>0.45g/L(4)涂片找到原始、早幼(或幼稚)细胞。
3.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治疗要点原则以化疗为主,辅助放疗及强壮疗法。化疗的原则是早期治疗,按型选药,采用联合、间歇、交替、长期用药维持,维持持续至完全缓解5年停药。
护理请进行参考: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病情观察]1.观察皮肤粘膜苍白程度,有无牙龈肿胀、肝、脾、淋巴结肿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白血病细胞浸润症状。
2.观察体温,注意各系统可能出现的感染症状。3.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瘀斑,消化道、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等症状时,警惕DIC发生。
[对症护理](一)贫血限制活动,卧床休息,注意安全,补充足够营养,有心悸气促的患者可给予氧气吸入,做好输血护理。
(二)出血1.鼻出血鼻部冷敷,用1:1000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压迫止血,严重时用油纱条止血粉作后鼻道填塞止血。2.牙龈出血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或口腔护理,避免刷牙损伤粘膜。
局部可用明胶海绵止血剂贴敷止血。3.消化道出血可有呕血、黑便,患者出现头晕、心悸、脉细速、出冷汗、血压下降时应及时抢救,给予止血和补充血容量。
4.头面部出血患者有眼眶周围瘀斑,眼底出血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按医嘱给予及时治疗。5.颅内出血平卧位,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按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及降低颅内压药物,输注成分血。
头部可给予冰袋或冰帽,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记录。(三)预防和控制感染1.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期作空气消毒。大病房患者可戴口罩作自我保护,避免呼吸道感染。
2.患者白细胞低下时可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者入无菌洁净层流室,防止交叉感染。3.口腔护理危重者每日2次作口腔护理,经常用漱口液漱口,口腔粘膜有溃疡时可用锡类散涂敷,真菌感染时可涂制霉菌素甘油,每日3次。
4.保持全身皮肤清洁,特别要注意会阴、肛门的清洁,防止肛周脓肿。5.高热患者应执行高热护理常规,但要避免乙醇擦洛及应用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退热药物。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7.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一般护理]1.充分休息,稳定情绪,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增强治疗信心,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2.给予高营养食品,以补充机体消耗,提高对化疗的耐受性。3.化疗时注意保护患者静脉,避免药物外渗,严格遵守用药的次序、时间、剂量,观察化疗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4.缓解期患者仍需注意饮食和休息,避免风寒和劳累,定期复诊【健康指导]1.指导出院患者学会自我观察,自我防护的知识,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2.坚持用药,定期强化治疗,巩固和维持疗效,定期复诊,病情变化应及时就诊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