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mci32P也可口服给药但剂量应增加25%分2次间隔1周给予32P治疗的缓解率可达75%~85%疗效可持续半年至数年并可降低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率其缺点为如剂量掌握不当过大可造成骨髓抑制其次为治疗后急性白血病及实体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静脉放血者尤其是远期急性白血病的发生率高达10.3%如32P治疗后再并用化疗者急性白血病的发生率更高鉴于上述原因目前32P主要用于老年患者32P治疗者的中数生存期为10.9年(2)化学药物治疗 ①羟基脲(HydroxyureaHU:HU在欧美应用最普遍剂量为1.5~2g/d几周内血象可达正常范围再以0.5~1.0g/d维持HU疗效短暂停药后常迅速反跳故需持续用药一旦发生骨髓抑制在停药后数天至数周即可恢复长期HU治疗者5.4%发生急性白血病虽然仍高于静脉放血者但安全性相对较好HU发生骨髓纤维化及死亡率和静脉放血者相似而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则明显降低仅6% ②烷化剂:白消安(Busulfanmyeleukon)在国内应用最多剂量为4~6mg/d通常用药1月左右才能控制血象但作用持续时间明显长于HU因此可间断给药部分病例停药后数月甚至数年血象仍维持基本正常中数缓解期可达4年间断用药可减低远期急性白血病的发生率有报道仅2%另一烷化剂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CBl348)作用较白消安弱而慢中数生存期为9.1年其急性白血病的转化达17%另有3.5%的患者并发大细胞淋巴瘤故目前已较少应用 ③三尖杉碱类:为我国首创的抗白血病药物对急慢性髓细胞白血铲有效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PV后发现有较好的疗效此类药物包括三尖杉碱和高三尖杉酯碱剂量均为2mg/d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10~14天为1疗程一般在停药后1~2个月血象降至正常疗效大多维持3~6个月少数可维持1年以上复发后再次用药通常仍有效按上述剂量及疗程用药绝大多数患者不发生骨髓抑制心脏毒性也少见远期是否会促使转化为白血病尚无确切资料另有报告采用每天2~4mg静脉滴注连续或间歇用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正常可延长缓解期达10个月以上但部分病人可伴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 3.本病伴发的瘙痒治疗困难可用抗组胺药物如盐酸赛庚啶单独或与西咪替丁联合应用其他如阿司匹林和PUVA亦可应用 4.其他治疗近年有报道应用基因重组的干扰素α(IFN-α)治疗PV已取得一定疗效其抑制异常克隆的造血祖细胞及骨髓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拮抗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转移生长因子(TGF-β)以减轻骨髓纤维化由于IFNα起效慢故宜在应用其他治疗待血象明显好转后再用作为长期维持治疗IFNα的剂量为300万~500万U/次每周3次疗程至少6~12个月单用IFNα的反应率为60%有报道低剂量阿司匹林(50mg/d)即可使血栓素A2的产生减少80%以上故推荐长期应用尤其适用于单独静脉放血治疗者以减少血栓栓塞性并发症但有应用后引起出血的报道而反映血小板功能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并不能预报出血的危险因此建议用250mg/d以下的剂量以往有出血史者禁用 各种抗组胺药物对PV患者的顽固性瘙痒效果欠佳已有报道IFNα有一定效果但起效较慢骨髓抑制性治疗控制血象后才能获缓解PV晚期合并骨髓纤维化(有人称之为PV的衰竭期)患者常有巨脾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处理十分困难脾区放疗已证实无效脾切除至少可取得暂时的缓解由于手术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25%应谨慎进行并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重度贫血者常需定期输血也可使用雄性激素缺铁时补充铁剂宜慎重因可促使红细胞短期迅速增加而加重病情 PV患者因并发外科疾病的手术包括拔牙术后并发症高达47%其中大多为出血或血栓性并发症风险较大故主张术前先行放血及血细胞置换待血象明显好转后再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由于马利兰、32P治疗有致白血病高风险因此应首先选用静脉放血+小剂量阿司匹林(40mg/d)但有出血病史或血小板显著增高(≥1000X109/L)及获得性VWD者禁用维持HCT低于45%;
如果患者出现栓塞或出血、全身症状、难治性严重皮肤瘙痒、疼痛性脾肿大则改用rh-IFN-a300万U每周3次;当患者HCT控制不理想或不能耐受干扰素开始用羟基脲治疗30mg/kg口服1周后改为5~20nw/kg如果HCT仍大于47%则辅助以静脉放血如果HCT仍控制不理想则改用马利兰4~6mg/d连用4~8周待血小板低于300x109/L几或血细胞计数正常后停药而病人复发后可再次重复该方案;
用马利兰治疗的患者如出现持续性血小板增高并反复出现血栓脾区疼痛则可改用32P最后选择脾切除+持续系统给药治疗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