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肿瘤细胞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其代谢异常,因此在肿瘤病人的体液、排除物及组织中出现质或量上改变的物质,这些就是肿瘤标记物。
肿瘤标记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对原发肿瘤的发现、肿瘤高危人群的筛选、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发展程度的判断肿瘤治疗效果的观察和评价以及肿瘤复发和预后的预测等。
意见建议:在与恶性肿瘤的斗争中,医生、患者和家属往往最关心(1)如何尽早发现肿瘤的产生、发展、转移(2)如何尽快知道治疗是否有效(3)如何提高治疗效果?
这些问题涉及到如何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诊出率,如何有效监测治疗效果、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使每位患者从每种治疗中得到更多益处等多方面的问题。
X线诊断机、CT机、MRI机等诊断仪器和技术的发展,使得目前已能够发现直径〉5mm的肿瘤,对早期检出肿瘤和评价治疗效果、帮助医生修改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肿瘤的“残渣余孽”因为其体积太小或位于体内特殊位置而难以被识别出来,这些“漏网之鱼”在暗处悄悄长大,导致肿瘤复发、转移,最终夺去了不少患者的生命。
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帮助识别出这些潜在的威胁呢?答案是肯定的,其中一类重要指标就是目前在临床诊治中广泛应用的“肿瘤标记物。
它们是一类能通过化验血液、尿液或肿瘤组织查出、并反映体内肿瘤情况的物质,与以上所述的影像学形态检查方法相比,可称之为“无形表象,是对形态诊断的有力补充。
广义来说,肿瘤标记物是某些肿瘤细胞上存在或分泌、排出到体液中的物质,可大致分为肿瘤细胞分泌物和肿瘤细胞表达物两类。
前者是肿瘤细胞在发生、发展中产生的物质,肿瘤生长越旺盛、其量越多,反之,肿瘤生长被压制、其产生量也减少。这些物质往往是糖蛋白,可以通过检验血等体液查出并进行监测。
目前常用的有肺癌肿瘤标记物群(CEA、Cyfra21-1、NSE等、消化道肿瘤标记物群(CEA、CA199、CA242、CA724等、CA153(乳腺癌等、CA125(卵巢癌等、AFP(肝癌等、PSA(前列腺癌等、HCG(绒癌等。
它们往往在肿瘤很小时即可被检测出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灶;如在治疗后明显降低,则提示治疗有效,反之,则提示疗效可能不佳;
如手术切除肿瘤一段时间后标记物进行性升高,则往往提示体内可能已经有肿瘤细胞增殖、生长,需严密监视。因此,有经验的肿瘤科医生往往会在对患者做影像检查、评估瘤体大小的同时抽血检查、动态观察相应标记物,以了解肿瘤生长是否仍然活跃、治疗后其活性是否被抑制等。
它们的特点是反映灵敏、往往能早于CT、MRI等手段早期判断肿瘤生长状态,提醒医生是否需要更换治疗;其弱点是准确性较低、不如影像学诊断可靠;
因此,往往需要共同检验几个标记物、动态观察其变化、并结合其他临床表征作出判断。临床上常用于(1)早期预警肿瘤发生、发展(2)动态监测以反映治疗效果(3)在无法取得肿瘤标本、明确病理诊断时对肿瘤性质做出某些提示、为试验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类“特殊标记物”又可称为“肿瘤细胞表达物,往往是肿瘤细胞膜或细胞内结构上的某些特殊结构点,例如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D20受体等。
它们的第一个特点为多半在肿瘤细胞表面多、正常细胞表面少;第二个特点为可以被某些药物特异性识别并结合、从而成为这些药物追踪、打击的“靶子。
此类药物一旦结合上去,就会像钥匙插入锁眼一般启动瘤细胞内的“死亡信号”而杀死肿瘤、而很少损伤正常细胞。顾名思义,此类药物被称为“靶向药物,其相应的治疗也被称为“靶向治疗。
例如:EGFR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雌激素拮抗剂、CD20单克隆抗体等,已广泛用于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
此类“表达物”往往需通过直接检验肿瘤组织方能检出,因此,有经验的肿瘤科医生往往会在手术切检或切除后检查肿瘤标本、了解其表达高、低,为制定以后的治疗方略提供参考。
近年来,新的肿瘤标记物不断发现、检查手段不断完善,使得其灵敏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相信今后“肿瘤标记物学”这一新兴学科会取得更长足的发展、为早期反映体内肿瘤变化状态提供更充足的依据。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