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骨折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损害,甚至出现截瘫,导致终生残废。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 1脊髓震荡:也称脊髓休克,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未受损害。
损伤部位以下运动、感觉和内脏不完全麻痹,在伤后数小时既有恢复表现,一般在数日至2-3周后即完全或大部分恢复。2脊髓损伤:发生于胸11以上的脊柱骨折脱位引起的脊髓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的躯干和肢体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3马尾神经损伤:腰1以下的损伤属于马尾神经损伤。损伤水平以下的感觉、运动和反射完全消失,膀胱失去神经支配。
轻型马尾神经损伤有可能再生而恢复功能。诊断要点: 1根据感觉丧失的程度和范围,以及运动和反射的改变,锥体囊征,肛门扩约肌和膀胱的功能,可判断神经损害的水平和程度。
2X线和CT等影像检查可显示脊柱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的性质和程度。3腰椎穿刺和Queckenstedt试验,可显示蛛网膜下腔有无梗阻,如有梗阻可作为考虑手术探查减压的参考。
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以减少并发症,为功能恢复和重建创造条件。1开放性损伤:多为火器伤,应早期清创探查,清除异物及压迫的骨片。
2闭合性损伤:一般目前趋向于手术治疗。早期切开复位,解除对神经的压迫。3防治感染:包括皮肤褥疮、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
4全身支持疗法: 5功能重建: 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脊柱和脊髓均可造成脊髓损伤。脊髓损伤的发病学统计各国均没有精确的数字,一般估计为20~60/100万人/年。
脊髓损伤是一种致残率大、后果严重的损伤,多见于青壮年,占全身损伤的0.2%-0.5%。脊髓损伤多伴发于脊柱外伤与骨折,在脊柱骨折患者中,伴发脊髓损伤的约占20%。
脊髓损伤多发生于颈椎下部及胸腰段脊柱,这与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是一致的。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
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
实验研究证明,原发性脊髓损伤常常是局部的、不完全性的,而损伤后在局部有大量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释放和蓄积,使脊髓局部微血管痉挛、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产生继发性出血性坏死。
这种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心部分大面积出血性坏死的自毁现象简称为出血性坏死,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重要病理过程。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