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在睡眠过程中,脑电图发生各种不同变化,这些变化随着睡眠的深度而不同。根据脑电图的不同特征,又将睡眠分为两种状态: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又称正相睡眠、慢波睡眠、同步睡眠、安静睡眠、NREM睡眠)和眼球快速运动睡眠(又称异相睡眠、快波睡眠、去同步化睡眠、活跃睡眠、REM睡眠,还称雷姆期现象,二者以是否有眼球阵发性快速运动及不同的脑电波特征相区别。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阶段,全身肌肉松弛,没有眼球运动,内脏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率、呼吸均减慢,血压降低,胃肠蠕动增加,基础代谢率低,脑部温度较醒觉时稍降低,大脑总的血流量较醒觉时减少。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以其脑电图特征分为四期:第一期,脑电波以θ波为主,不出现纺锤波或K综合波,实际上是由完全清醒至睡眠之间的过渡阶段,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精神活动进入飘浮境界,思维和现实脱节;第二期,脑电波为纺锤波与K综合波,δ波少于20%,实际上人已经进入了真正的睡眠,而属于浅睡;第三期,脑电波δ波占20%~50%,为中等深度睡眠;第四期,脑电波δ波占50%以上,属于深睡,不易被唤醒。眼球快速运动睡眠阶段,出现混合频率的去同步化的低波幅脑电波。眼球快速运动,面部及四肢肌肉有很多次发作性的小抽动,有时或出现嘴唇的吸吮动作,喉部发出短促声音,手足徐动,内脏活动高度不稳定,呼吸不规则,心率经常变动,胃酸分泌增加,有时阴茎勃起,脑各个部分的血流量都比醒觉时明显增加;而以间脑和脑干最为明显,大脑则以海马及前联合一带增加较多,脑耗氧量也比醒觉时明显增加。应该说明的是,睡眠分期是为了研究方便而根据脑电波和生理表现人为划定的,实际上各个睡眠阶段很难划出明确的界线,往往是逐渐变化,重叠交错,各有所侧重的。人的睡眠,一夜中大约有4~6个睡眠周期出现,互相连接,周而复始。首先,从上床就寝到开始入睡之间的时间,我们称之为入睡潜伏期,成年人一般为20~23分钟。然后进入NREM睡眠第一期,大约经过0.5~7分钟,即进入NREM睡眠第二期;30~38分钟后,进入NREM睡眠的第三期及第四期(合称δ睡眠,持续约数分钟至1小时;再回到NREM 睡眠第二期;大约在开始入睡后70~90分钟,进入REM睡眠,通常只有5分钟左右;接着再回到NREM睡眠第二期,也即第二个睡眠周期的开始。从第二个睡眠周期开始,δ睡眠逐渐缩短,而REM睡眠逐渐延长,每隔90分钟左右为一个周期;后半夜NREM睡眠第四期、第三期越来越少,渐至第四期消失;而REM睡眠甚至可达60分钟,且其生理表现(眼球快速运动)和心理表现(作梦)也越来越强烈。一般年轻人在一夜的睡眠中,NREM睡眠第一期约占5%~10%,第二期约占50%,第三期及第四期共占约20%,REM睡眠约占20%~25%。从儿童期到老年期,随着生长、发育渐至衰老,REM睡眠和NREM睡眠第三期、第四期逐渐减少,60岁以后基本上没有NREM睡眠第四期,夜间醒转的次数增加。意见建议:对于初三的学生,学习时间较为紧迫,睡眠时间相对减少,您的目的是要帮助他有高质量的睡眠和睡醒后一天的精力充沛。所以我给你如下建议:
1.让其课余时间尽量多的运动,多晒太阳,这样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以及为短时而高效的睡眠打下好基础(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2.养成有规律的睡眠,每晚睡觉时间要固定,以便让人体生物钟有条不紊的运行。
3.每晚睡觉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而是以周期性的循环为佳,也就是睡眠时间就大致是90分钟的倍数。比如他的睡眠时间是5个小时,这个时间是不科学的,在无法睡够6个小时(4个周期)情况下,睡4.5个小时(三个周期)要比5个小时好,当一个周期结束时,再继续睡,容易进入下一周期的深度睡眠期,在这时醒来的话,一整天都会头脑昏沉,效果远及4.5个小时。
4.午睡时间不易过长,20分钟左右为佳。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