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是指五种治法(即透穴位醒脑开窍,注射神经生长液,头三针药物植入,心脑血同步治疗,经络导平建功能)有机结合,选择性配合针灸推拿,药物透入,中药等对中风,偏瘫,脑发育不良,脑萎缩,脑瘫,脑神经衰弱等脑病进行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首先透穴位刺激能激活浅度,深度昏迷的脑细胞,挽救濒死的脑组织,最大限度地改善脑组织损伤,还能打通各关节经络.注射神经生长液直接进入脑细胞间隙而与脑细胞接触,营养活化未被开发的脑细胞,以代替坏死的脑细胞,最大限度地恢复运动,语言等功能.头三针药物植入是根据中医针灸理论,同时参考头针国际化标准,对相应皮质功能区进行持续刺激,以达到激活脑细胞重建神经元功能.心脑血同步治疗是指脑活素,心活素,血活素三种成分有机结合,协同作用,改变以往单一治疗,对心脑血管系统进行全面彻底的同步治疗,使患者康复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经络导平建功能,是根据经络理论,调节阴阳二经,疏通经脉诱导重建瘫痪肢体的正常功能.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同时治疗脑血管障碍和脑功能障碍,改变以往只对脑血管障碍的治疗.对脑血管障碍的治疗表现在扩张狭窄的血管,消除脑内血栓,清除脑内淤血,增加脑内血流量,改善血液质量,对脑功能障碍的治疗表现在激活受损大脑神经细胞,完善受损大脑神经修复,促进受损大脑神经生长,增强受损大脑神经连接,重建受损大脑神经功能.其特点是内治与外治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贯通,前因与后果相照应.具有疗程短,见效快,不住院,无副作用,不易复发,远期疗效好,费用低等特点.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的理论根据和治疗技术是什么一般人认为死而复生是不可能的,神经元也是这样.但这不等于说中风后不可能恢复正常.大量的临床证明,有部分人经过康复后又重新站了起来,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结果,也就是说脑损伤后残留的部分通过功能上的重组,重新以新的方式完成已丧失了的功能,也称再学习理论或功能重组理论.美国康复学教授RitaBY其父中风后每天接受3小时的康复训练,最后又恢复工作,并能登山.死后解剖发现他的锥体束只有3%保留完好.还有那些缺少双臂的人练成了用足写字,吃饭等生活本领.这充分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功能重组包括系统内重组和系统间重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从时间上分(1)超早期,损伤后48小时内.(2)早期(3天-3个月),此期影响恢复的内部因素为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如病灶周围水肿的消退,闭塞血管的再通,病灶周围侧支循环的形成,形态与功能脱节的改善,潜伏通路与突触的启用.外部因素有神经营养药物和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及是否开始康复治疗.(3)中后期(3个月-2年),内部因素主要为轴索长芽,病灶周围脑组织和对侧大脑功能代偿.继续潜伏通路及突触启用.外部因素继续营养神经和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全面综合康复格外重要.(4)后遗症期(2年以后),功能恢复主要依靠健侧脑的代偿及潜伏通路和突触启用.外部因素为预防复发,功能训练也从患侧转向健侧躯体代偿和辅助器具的应用.中风康复的治疗技术是神经发育疗法,或神经发育促进技术.通过对躯体的良性刺激,抑制异常的病理反射和病理运动模式,引出并促进正常的反射,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分三步.(1)卧床期:只要3周后即可产生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因此及早进行肢体被动运动,变换体位,保持良好体位,预防感染.并心理治疗,预防抑郁或精神衰退.(2)离床期:发病2周后,病人即开始坐位训练,床上站立训练,垫上训练,进入康复为主的训练期.此期应避免发生无用综合征.(3)步行期:体位已能平衡及重心转移时可步行训练,同时进行上肢功能训练,如有失语症,认知功能障碍,应同时训练.同时进行日常生活训练.需要强调的是: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训练主要以恢复肌力,肌萎缩,肌功能为主.不要把训练方法用来康复中枢神经损伤.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的必要性是什么中风在急性期引起的障碍不仅是疾簿身引起,而且长期卧床不起也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足内翻等,这些合并症在发病1个月内即可发生,甚至2周内就发生.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合并症越多.这些合并症对功能恢复不利,如上肢的屈曲痉挛,影响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如进食,洗脸等.足下垂,足内翻,影响站立行走.这些后果比中风更严重.康复治疗最佳时间为脑栓塞发病后3天,脑出血发病5-7天,就应康复与药物同步治疗.在发病3-7天内进行康复治疗的达到基本能生活自理需45-53天,而超过一个月进行康复治疗达到同样效果则要3-6个月.因此中风后及时康复是必要的.五位一体康复医疗法家属应做些什么A:定时变换体位.为防止褥疮发生因每小时翻身一次.忌长时间平卧.B:保持良好肢位.目的是防止肢体痉挛,抑制异常的姿势,这一点非常重要.正确的肢位是:平卧位时,使患侧上肢维持外展,外旋位,肘关节微屈曲,腕略背伸,五指伸展,肩部垫软枕使患肩突前.患侧下肢外侧垫软枕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关节下放软枕,以使膝关节保持微屈曲.在足底放软枕,使足保持背屈,但忌90度背屈.健侧卧位时,两膝关节屈曲,二者之间放软枕,上肢前伸水平位.C:保证关节活动次数,每日2-3次,每次各关节活动5-10次,手法要轻柔,避免粗暴动作损伤关节面.这不仅防止关节挛缩,也有助于对中枢神经良性刺激,促进脑血流量.但忌几十次上百次的活动.D:早期坐位,可有效防止体位低血压及改善全身状况,增强腰部肌力平衡,为站立创造条件.病情稳定即可坐起,发病3-5天后,一般可以30度角背靠坐起,逐步到80度角,且无背靠能独立坐在床上达30分钟,一天坐3-4次.上述这些措施是任何药物所代替不了的,这些措施的实施要排除禁忌症。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