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据之一.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内关穴,输入调整信息,可调整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电图的s—T段和T波,增加冠脉流量和血氧供给等.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动等作用(五)排除毒素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六)行气活血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
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作用.自家溶血是一个延缓的良性弱刺激过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机能,使其得到调整,还可以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继续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痧症中医的“痧症”是以症状而起的名字,是指刮痧后痧痕明显的病症.刮痧后,皮肤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出血点),并且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是它的特征之一.痧症多胀.所谓胀,就是痧症多有头昏脑胀,胸部闷胀,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明,清时代,我国有位对痧症有研究的医生叫郭志邃的,曾写过《痧胀玉衡》,就是一本介绍痧症的专门书籍.[编辑本段]“痧”的概念】又叫做“瘴气”等.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来讲,一方面是指“痧”疹征象,即痧象;
另一方面是指痧疹的形态外貌,即皮肤小现红点如粟,它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清代邵新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它是许多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在体表皮肤的—种共性表现.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统称之为“痧证”,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痧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病?目前尚难确定.痧证所包括的范围很广,现存中医古籍中,有关痧证的记载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痧惊合壁—书就介绍了40多种痧症,连附属的共计100多种.根据其所描述的症状分析“角弓反张痧”类似现代医学的破伤风“坠肠痧”类似腹股沟斜疝“产后痧”似指产后发热“膨胀痧”类似腹水“盘肠痧”类似肠梗阻“头疯痧”类似偏头痛“缩脚痈痧”类似急性阑尾炎等.此外民问还有所谓寒痧,热痧,暑痧,风痧,暗痧,闷痧,白毛痧,冲脑痧,吊脚痧,青筋痧等,名目繁多.从狭义来讲,痧证是特指一种疾病.古人认为,痧证主要是内风,湿,火之气相搏而为病.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有饥饱劳逸.夏秋之际,风,湿,热三气盛,人若劳逸失度,则外邪侵袭肌肤,阳气不得宣通透泄,而常发痧证—年四季都布发生痧症的可能,但以夏秋季为多见.痧证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痧点,二是酸胀感.根据病情轻重,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一般表现与急重表现:1)一般表现:多表现为头昏脑胀,心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意无力.胸腹灼热.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邪入气分则作肿作胀;
入血分则为蓄为淤;遇食积痰火,结聚而不散.则皖腹痞满.甚则恶心,呕吐.2)急重表现:起即心胸憋闷烦躁,胸腔大痛,或吐或泻,或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甚则卒然眩晕昏例,面唇青白,口噤不语,昏厥如尸,手足厥冷,或头额冷汗如珠,或全身无汗,青筋外露,针放无血,痧点时现时隐,唇舌青黑,均为病情危重的表现.现代医学认为,痧是皮肤或皮下毛细血管破裂,是一种自然溶血现象,易出现在经络不通畅,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它不同于外伤淤血,肿胀.相反,刮痧可使经络通畅,淤血肿胀吸收加快,疼痛减轻或消失,所以刮痧可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