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权威问答 > 一个乳腺癌病人的求助
患者提问

一个乳腺癌病人的求助

本人今年46岁,女,于2004年8月在湘雅医院乳腺科进行左乳根治术,术后病理切片检验报告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无淋巴结转移(0/19),免疫组化PR(+),ER(+),P53(+),nm23(-),C-erbB2(+。术后紧接着在7个月内进行了6周期化疗,其中先进行4周期阿霉素(比柔比星),再进行2周期紫杉醇。化疗期间和2005年2月还打了免疫针。化疗结束后,从2005年3月起开始服用内分泌药物他莫昔芬(2006年4月停服),并且做了一次全面检查(包括骨扫描,以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身体各项指标正常。2
提问时间:2020-08-09
医生回复
  • 赵宇
    赵宇 副主任医师
    三甲齐齐哈尔中医院 中医科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给你谈谈“女性乳腺癌”的问题。尽管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所上升,由于全世界对乳腺癌的研究从基础到临床都有很大的进展,故影响乳腺癌发病的因素逐步为科学研究所揭示。

    乳腺癌的诊断方法不断改进,同时妇女对乳腺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乳腺癌的生存率已有很大提高。现在Ⅰ期乳腺癌的10年生存率可达90%,早期乳腺癌患者不但可以获很长期生存,而且可以保留乳房;

    某些中晚期患者通过综合治疗,亦可以延长生命。许多早期患者通过保留乳房的综合治疗,无论是功能和美容都可以达到十分完美的效果,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说乳腺癌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近年来一般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如下: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对病灶仍限于局部或区域淋巴结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

    对可治愈的乳腺癌手术治疗仍应该是局部及区域淋巴结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提高生存率,然后再考虑外形及功能越接近正常越好。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全乳房切除以及小于全乳房切除的部分乳房切除等方式 2)放射治疗:近年来,随着放射设备和技术的改进提高以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放射可使局部肿瘤获较高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少,放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对没有手术指征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放射治疗也能比其他方法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及提高生存率。放射治疗正成为乳腺癌局部治疗的手段之一 3)内分泌治疗:其作用较化疗慢,要获得缓解常需数周。

    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内分泌功能状态无关,但与肿瘤细胞的分化及激素受体情况有关。主要方式有:1.双侧卵巢切除术:是绝经期前晚期乳腺癌常用的治疗方法;

    2.肾上腺切除及脑垂体切除术。此两种手术均用于绝经后或已去除卵巢的妇女,以进一步务除体内雌激素的来源 3.内分泌药物治疗:内分泌药物治疗主要有雌激素、雄激素、黄体酮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抗雌激素药物、雌激素合成抑制剂等 4.化学治疗:乳腺癌是实体瘤中应用化疗最有效的肿瘤之一,化疗在整个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4)药物治疗:目前对乳腺癌较有效的药物有环磷酰胺(CTX、5-氟尿嘧啶(5-Fu、甲氨蝶呤(MTX、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长春花碱(VLB、长春花碱酰胺(VDS)及环基亚硝脲(BCNU)等,单一药物的平均有效率约20--30% 5)晚期乳腺癌的联合化疗:由于联合化疗成功地用于白血病、淋巴瘤的治疗,因而对乳腺癌亦陆续开展了多药联合化疗。

    单一药物的有效率一般约30%,联合化疗则可以明显地提高疗效,并不增加毒性。目前常用的化疗方案有CMFVP、CMF、CMFP等。

    阿霉素是单一药物中有效率最高的,目前也应用于联合化疗中,其有效率比单一应用时有提高,显效快,但是否能延长生存期尚不清楚。

    但阿霉素的毒性反应较大,其对心脏的影响与剂量有关,因而其临床应用常受到一定的限制。晚期乳腺癌联合化疗的有效率约30--80%,可使生存期延长,完全缓解者中位生存期可达2年以上,但大多数病人最终还是出现复发和产生耐药性 6)化疗与内分泌的综合治疗:乳腺癌应用内分泌和化疗的综合治疗近年来受到关注。

    主要方式有:1.术后辅助化疗;2.早期辅助化疗 7)乳腺癌手术后常见如下并发症 1.皮下积液:多因皮瓣活动遗留空腔、皮下渗液引流不畅所致。

    可采用创面持续负压引流及皮瓣良好的固定来防止 2.皮瓣坏死:是最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轻者皮瓣边缘坏死,因范围有限,一般不影响创口愈合。

    坏死范围较大者,应及时将坏死部分剪除,清创换药,作好植皮前的创面准备,以便早期植皮 3.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为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引起上肢肿胀的原因很多,如腋窝积液、头静脉结扎、切口延至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对病灶仍限于局部或区域淋巴结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

    对可治愈的乳腺癌手术治疗仍应该是局部及区域淋巴结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提高生存率,然后再考虑外形及功能越接近正常越好。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全乳房切除以及小于全乳房切除的部分乳房切除等方式。

    4.术后感染:创口感染是引起上肢肿胀的重要原因,并可见皮瓣边缘坏死、感染;腋窝积液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引流不畅,亦可发生感染。

    此时,局部应积极合理换药,清除不利于伤口愈合的因素,同时也应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固素很多,其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应当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估计病人的预后 8)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困素;

    2.年龄:一般认为年轻的病例肿瘤发展迅速,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3.原发灶大小和局部浸润情况:在没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原发灶越大和局部浸润越严重,预后越差;

    4.淋巴结转移;5.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6.甾体激素受体;7.细胞增生率及DNA含量;8.癌基因 乳腺癌的病因问题尚未解决,故真正可用于一级预防的手段极为有限,但谨慎地提出几种降低乳腺癌危险性的措施是有可能的,如青春期适当节制脂肪和动物蛋白质摄入,增加体育活动,鼓励母乳喂养婴儿,更年期妇女尽量避免使用雌激素,更年期后适当增加体育活动,控制总热量及脂肪摄入,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线照射等 应用手术治疗乳腺癌已有很长的历史,手术范围有各种变化。

    近年来,由于对乳腺癌的发展有了新的概念,有认为乳腺癌自发病起即是一全身性疾病,同时为了保存乳房的外形和上肢功能,开展了多种小于全乳切除的手术并综合应用放疗及化疗。

    在欧美等国,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的应用正不断减少,作局部切除手术及放射治疗的病例已达乳腺癌患者的20--30%,并同时考虑作乳房重建术。

    当前在乳腺癌的诊治方面,已不仅仅是满足于是否为恶性肿瘤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而是要求为术后治疗及估计预后提供参考数据,如观察血管、淋巴管浸润,受体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及细胞周期中各时相的分布,应用单克隆抗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等。

    近年来随着癌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不少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的基因。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通过各项检测来判断病人的预后,进而对有高度复发危险的病例选择适当的辅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爱心提示:是否考虑应用中医进行治疗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