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权威问答 > 请问头汗多,该怎么办?
患者提问

请问头汗多,该怎么办?

BR>每天早上,中午吃完饭后和晚上的汗特别多还有就是运动后也是,整个头都是湿的,汗呈水珠往下滴,唇红。有人说是阴虚火旺,不知是吗?该吃什么药才好?谢谢!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一周病史:一直有头汗,平时没有这么厉害。以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有吃过天王补心丸,当归六黄汤,效果不是很好,好像还有点加重的感觉。
提问时间:2020-06-08
医生回复
  • 赵宇
    赵宇 副主任医师
    三甲齐齐哈尔中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你好:自汗、盗汗病因症状超乎正常生理性出汗(即气温高或高温作业、剧烈劳动或运动、衣被过厚、情绪激动时汗出较多,气温低时汗出较少)的异常排汗或汗闭,称为汗出异常。

    根据汗出时间、汗量多少及排汗特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白天不因劳动、日晒、厚衣或发热而汗自出的,称为“自汗;夜间入睡后不自觉的汗出,醒后汗止的,称为“盗汗;

    汗出而伴有畏寒、肢冷的,称为“冷汗;病情危重,汗出淋漓不止,如珠如油的,称为“脱汗,又称“绝汗;汗出而伴有发热,称为“热汗;

    仅头额部出汗而身无汗的,称为“额汗;手掌、脚掌局部经常汗出而身无汗的,称“手足心汗;半侧身体出汗,或左侧、或右侧、或上半身、或下半身的,称为“半身汗出;

    正常应汗出而反无汗的称汗闭。汗出异常与阳气蒸腾津液及卫阳司汗孔开合的功能失常有关。邪热入侵、阳气偏亢或阴虚内热,迫津外泄;

    或卫阳不固,气虎不敛津液,均可导致病理性的汗出过多。反之,邪气外袭,卫阳被阻遏,或卫阳虚弱,汗孔开合失司而闭合;

    或阳气虚弱,蒸津无力,均可使津液不得外泄而发生病理性的汗闭。常见汗出异常的中西医疾病与发热基本一致。“热汗,可见于风寒表虚症、风温(热)表证、暑温表证、暑温气分证,阳明经证、阳明腑症、热邪壅肺症、脾胃湿热证、大肠湿热,小肠湿热、膀胱湿热症、肝胆湿热症、湿热伏募原症、疟伏募原症、疫毒内陷症等症候中,具体的辨证诊治参见发热一节的有关部分。

    “自汗,主要见于气虚证,此外,还可见于气虚感冒症、气虚发热症、心气虚症脾气虚症、肺气虚症、肾气虚症等症候,偏见于阴虚症。

    自疗注意事项(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劳累过度。(2)注意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3)注意饮食调理,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

    自汗者宜吃鸡、鸭、鱼、蛋、山药、扁豆、羊肉、桂圆、狗肉等;盗汗者宜吃鱼、甲鱼、乌龟、蛤士蟆、猪肝、白木耳、菠菜、白菜等。

    (4)自汗者不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盗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量少饮或不饮酒。(5)节制房事。(6)多饮水,保持体内的正常液体量。

    自治疗法1.成药自疗法(1)生脉饮口服液,每次服10毫升(1支),每日3次。用于自汗。(2)补中益气丸,每次服6克,每日3次。

    用于自汗。(3)六味地黄丸,每次服8粒(6克),每日3次。用于盗汗。(4)大补阴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用于盗汗。

    2.验方自疗法(1)生晒参6克,泡水代茶,徐徐饮之。用于自汗。(2)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五味子10克,用水煎服,每日2次。

    用于自汗。(3)西洋参6克,泡水代茶,徐徐饮之。用于盗汗。(4)浮小麦30克,炒熟,用水煎服,每日2次。用于盗汗。

    3.饮食自疗法(1)羊肉50克、生姜10克、大枣7枚。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姜枣煨汤,熟后吃肉喝汤,每日1剂。用于自汗。

    (2)瘦猪肉50克、浮小麦30克、黑豆30克。瘦猪肉洗净切块,加入浮小麦与黑豆煮熟,吃肉和豆、喝汤,每日1剂。用于自汗。

    (3)粳米50克、白木耳15克、冰糖10克,共同煮粥吃,每日1次。用于盗汗。(4)红枣50克(去核)、浮小麦30克,煎汤,吃枣喝汤,每日一剂。

    用于盗汗。(5)大蒜1头、瓜蒌1个,先将大蒜捣烂,再与瓜蒌同煎,每日1-2次。本方可治疗阴虚盗汗,滋阴清虚热。4.外治自疗法(1)每日早晚用拇指用力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直下四横指,胫骨外缘一横指处)5-10分钟。

    用于自汗。(2)郁金30克、五倍子9克,研成细末。取10克细末,用适量蜂蜜调成两块药饼,置于两乳头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

    用于自汗。(3)取等量五倍子、煅龙骨粉,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日1次。用于盗汗。(4)黄柏10克,研成细末,用冷开水调成两块药饼,置于两乳头上,外用纱布固定,每日1次。

    用于盗汗。5.其他自疗法每天打太极拳1-2次。避免误诊自汗与盗汗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的症状,它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病、风湿病以及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所以在治疗汗证的同时,更要注意治疗原发病灶。

    自汗除已见于虚证外,尚可见于湿热内蒸、津液外泄者,并可伴见发热口渴、脘腹胀闷、纳谷不馨、大小便欠利、舌苔黄腻等。

    此时宜清热利湿为主,不可进补,上边的仅供参考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