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产褥期乳腺炎

产褥期乳腺炎

概述

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产褥期的常见病,是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最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而哺乳的开始最为常见。

乳腺炎是初产妇常见的一种病症,轻者不能给婴儿正常喂奶,重者则要手术治疗。但能及早预防或发现后及时治疗,可避免或减轻病症。产前每月在乳头及乳晕上擦一次花生油,妊娠8个月后每日用酒精或温水洗擦乳头、乳晕,使乳头皮肤变韧耐磨,预防产后婴儿吸吮而皲裂。

病因
乳汁淤积(45%):

乳汁淤积有利于入侵入细菌的生长繁殖,淤积的原因有:①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内陷)妨碍哺乳;②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以致乳汁不能完全排空;③乳管不能,影响排乳。

感染(40%):

细菌入侵乳头破损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婴儿口含乳头崦睡或婴儿患口腔炎也有利于细菌直接侵入乳管,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菌为主。

检查

(一)瘀积性乳腺炎

发生于产褥初期(常在产后1周左右),由于初产妇缺乏喂哺乳儿经验,易致乳汁郁结,未按时排空所致,患者感双乳不等程度的胀痛,并有中等度体温升高(38.5℃左右),检查乳房胀满,表面微红(充血),压痛,但经吸出乳汁后,症状多能消失,故一般不认为是真正的乳腺炎,但,如不及时处理,或乳头较小,被新生儿用力吮破,滞留乳汗汁可为化脓性细菌所污染,因此,须将多余乳汗排空,并注意乳头清洁。

(二)化脓性乳腺炎

多由于葡萄球菌或链球菌通过破裂的乳头感染所致,如前所述,产后乳汁瘀积,如不及时排空,易致感染,细菌侵入乳腺管后,继续向实质部侵犯,则可形成各种类型的化脓性乳腺炎。

1、炎症扩散至表浅淋巴管,导致丹毒样淋巴管炎,患者突发高热,往往伴有寒战,乳房触痛,局部皮肤出现红点或红线,为此型特征。

2、炎症局限于乳晕部结缔组织,形成乳晕下脓肿。

3、感染沿着淋巴管扩散到乳腺间质内,可自表面至基底,横贯乳房组织,由于结缔组织化脓而形成间质部脓肿,此种脓肿可局限于单一乳腺小叶,亦可扩散至大部乳腺。

4、感染迅速扩散,深达位于乳房基底部与胸大肌之间的乳房后疏松结缔组织,形成乳房后脓肿。

炎症或脓肿所在部位,均表现红肿及压痛,脓肿部按之有波动感,必要时可行试验穿刺,抽出脓液送作细菌学检查,并作药物敏感试验,以供选择抗生素时参考。

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检查可进行诊断。产后哺乳的女性如出现乳房胀痛以及局部红、肿、热、痛,并可扪及痛性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炎性毒性表现,不难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应与乳腺增生,乳腺癌相鉴别。

1.乳房内积乳脓肿

可表现为局部疼痛与肿块,但常无局部的红、肿与搏动性疼痛,也无发热等全身表现,可资鉴别。

2.乳房皮肤丹毒

比较少见,有皮肤的红、肿、热、痛,且有明确的边界。局部疼痛较轻,而全身毒血表现尤为明显。乳房实质内仍松软,无炎性肿块扪及,由此可以鉴别。

3.B超检查

对乳房炎性肿块及脓肿形成的诊断很有价值,且具有定位作用。有波动的炎性肿块,用针刺获得脓性液体,即可明确诊断。

预防

产褥期乳腺炎西医治疗

治疗须按炎症情况而定。一般在有乳头皲裂时,应停止喂哺,局部用3%硼酸液清洁后,涂以鱼肝油铋剂或复方安息香酸酊;如无乳头皲裂,在乳腺炎初期仍可哺乳。如有乳汁瘀积,可局部轻柔按摩或用木梳的背缘轻轻向乳头方向梳通,局部冷敷。炎症明显时,应停止哺乳,吸出乳汁,用绷带托起乳房,局部热敷,并用0.25%普鲁卡因60ml内加青霉素40万U,作乳房后组织内封闭注射,每日1次,同时口服或肌注抗生素。

已形成脓肿者,由于乳房解剖结构的独特,破坏乳房组织的程度较之表面体检的结果要严重得多。病情较重者,宜在手术室在全麻下切开引流。切口应考虑美容及防止切伤乳腺管。乳房后脓肿或乳房下侧的深部脓肿,应在乳房底线上作弧形切口,手指深入脓腔,破坏许多小腔的隔膜,使之贯通一起,脓液作细菌培养,置入一胶管或橡皮条引流,或紧填无菌凡士林纱条,覆无菌敷料,加压包扎,以减少伤口渗血,二三天后取出引流条更换敷料,并继续抗生素治疗7~10天。

产褥期乳腺炎中医治疗

产褥期乳腺炎,是指产妇在产后出现双侧或单侧乳房不同程度的胀、痛,或乳头破裂、化脓、疼痛,以致不能哺乳等。中医临床分型有气滞血瘀和热毒内蕴两种。

一.气滞血瘀(西医称之为“瘀积型乳腺炎”)

病因:多因产后未及时喂奶(常见于剖腹产的产妇),或婴儿太小,吸吮无力等所致。

主证:产后一周左右,产妇感双乳不等程度的胀痛,发热(体温可在38℃左右),或不发热,但乳房表面微红而热,乳房胀满,有压痛。大多数患者在给婴儿(或用吸奶器)吸出奶汁后,症状可自行消失,若仍不消,可用下列理气活血,通瘀清热中药治疗:当归10克,赤芍10克,丹皮6克,生地12克,蒲公英12克,漏芦8克,生甘草8克,共煎水内服,每日2~3次,连服2~3天。

单、验方

1.桔核10克,鲜橘叶(桔子树叶)7片,共煎水内服(可加少许红糖),连服2~3次。

2.鲜仙人掌(大者1片,小者2~3片),去刺,洗净,捣烂外敷(避开乳头),连用2~3次。

二.热毒内蕴(西医称之为“化脓性乳腺炎”)

病因:多由于乳头较小,而被新生儿用力吮破,或产前产后未常清洗乳头,导致乳头破损并感染细菌所致。

主证:乳头破损、疼痛,乳房有压痛,局部皮肤出现红点或红线并有发热,重者全身发热(体温可达39℃或更高)或伴寒战等症。

治则:清热解毒为主: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花粉,丹皮,赤芍,漏芦,黄芩,生甘草。共煎水内服,每日2~3次,连用3~5天。

外用:鲜仙人掌(大者1片,小者2~3片)去刺,洗净,捣烂外敷,并注意避开乳头。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