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

概述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多发生于夏秋季。系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表现与急性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溃破后形成小溃疡。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原体种类很多,以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当劳累过度,过敏体质,气温突变,身体受凉或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使身体免疫能力低下,易患此病。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有:

1.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例如小的孩子没有鼻毛,阻挡不住空气中的粗糙异物。

2.呼吸道粘膜柔嫩,容易受到各种刺激(寒冷,刺激性气体等)而发生充血,肿胀甚至炎症反应。

3.呼吸道分泌出抵抗细菌,病毒的免疫物质不足,不能充分杀灭入侵的病原体。

4.呼吸道表面有一种带无数纤毛的细胞,这些纤毛好像一把大扫除的刷子一样,不断将吸入并粘附在呼吸道上的小颗粒如粉尘,病菌等向外清扫,排到喉头咳出,但小儿呼吸道上的这种纤毛活动比较微弱,因此“自洁”功能也就相对地差。

人在生活中是要不断地呼吸以维持生命的,这样每天随吸气进入呼吸道的细菌,病毒,有害气体,粉尘等,不可胜数,加上上述小儿呼吸道种种防御功能的不足,所以很容易发生各种急性呼吸道感染。

(二)发病机制

病毒自鼻咽,口腔侵入至呼吸道及消化道局部黏膜,在黏膜上皮细胞,以及咽部或肠壁淋巴组织居留和增殖,病毒由原发灶经淋巴通道扩散至局部淋巴结,或进入血循环产生病毒血症,到达全身各脏器,引发各种病变。

检查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急性淋巴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A10型引起的一种变异的疱疹性咽峡炎,有如典型咽峡炎同样的损害,但不进展到水疱和溃疡,仅存留有淋巴细胞浸润所形成的灰白色丘疹,周围绕以红晕。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患儿表现为起病急,突发高热,早期伴有流鼻涕,继而大一些的孩子会自诉口腔疼痛或拒食,小一些的宝宝则表现为烦躁,哭闹,流口水,尿色黄,短少,大便干燥成球,检查时,可见患儿上腭,口腔黏膜,咽后壁,扁桃体等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疱疹,大约在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一般疱疹性咽峡炎往往都伴有牙龈一碰就出血,口腔内有臭味,还会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但很少波及口腔外部的皮肤。

诊断

诊断

可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证实,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鉴别诊断包括疱疹性口腔炎(特点为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复发性口疮和Bednar口疮(很少发生于咽部,而已一般无全身症状),柯萨奇A组 10型病毒也会引起类似病变(淋巴结性咽炎),但口咽部损害突出,呈现白色到黄色小结,治疗为对症处理。

疱疹性咽峡炎系好发于儿童的特殊发热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 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鉴别诊断

与一些口腔有水疱的病毒性疾病鉴别。

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西医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但如有发热,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1.原发病治疗。   

2.局部治疗   

(1)采用复方硼砂溶液、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含漱;病变部位涂擦2%金霉素甘油或1%甲紫,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2)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3)为防止继发感染及缩短病程,可肌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常静脉给予抗生素联合应用激素。如青霉素800万U联用庆大霉素24 万U加地塞米松5mg静滴,或头孢唑林6~8g联用阿米卡星0.48g并加地塞米松5mg静滴,治疗效果好,一般无并发症。儿童用药量酌减。   

疱疹性咽峡炎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此病效果显著,分内服及外用两类。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常用药物如下:   

①清热:生地、连翘、金银花、淡竹叶、木通、生甘草、川石斛、山豆根、大叶青。   

②降火:黄柏、黄芩、黄连、石膏、知母。   

③养阴:天冬、麦冬、熟地、元参、白芍、沙参、天花粉。   

此外,应用“红白散”外治也有一定疗效。其成分为:青黛、人中白、枯矾、冰片、牛黄,共研细末,局部涂匀,3~4次/d。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