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咽高温液体或化学腐蚀剂导致咽部灼伤,除损伤局部黏膜外,重者还可以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病理变化和中毒症状,甚至因窒息、心衰而死亡。临床上误吸的化学液体主要包括煤油,汽油、柴油、矿物油,动物油、植物油、家具擦光剂以及其他石油溶媒,误吸各种化学液体的临床特征根据其化学性质的稳定与否、吸入量和吸入频率以及是否同时吸入其他物质而表现不一,大多缺乏特异性治疗。早期表现咽喉烧灼感、咽喉疼痛、鼻塞流涕、声音嘶哑等。
(一)发病原因
1.常见吸入化学液体的物质如柴油,汽油,矿物油,动物油和植物油类。
2.另一种病因是喉保护性反射和声门关闭障碍而误吸。
(二)发病机制
正常人由于喉保护性反射和吞咽的协同作用,一般食物和异物不易进入下呼吸道 即使误吸少量液体,亦可通过咳嗽排出。在神志不清时如全身麻醉、脑血管意外、癫痫发作、酒精中毒、麻醉过量或服镇静剂后,防御功能减弱或消失,异物即可吸入气管;食管病变如食管失驰缓症、食管上段癌肿、Zenker食管憩室,食管下咽不能全部入胃,反流入气管;各种原因引起的气管食管瘘,食物可经食管直接进入气管内;医源性因素如胃管刺激咽部引起呕吐;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影响喉功能,抑制正常咽部运动 可将呕吐物吸入气道。老年人反应性差更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胃容物吸入后 由于胃酸的刺激,产生急性肺部炎症反应,其严重程度与胃液中盐酸浓度、吸入量以及在肺内的分布情况有关。吸入胃酸的pH≤2.5时,吸入量25ml即能引起严重的肺组织损伤。动物实验中证实,吸入pH<1.5的液体3ml/kg体重时可致死。吸入液的分布范围越广泛,损害越严重。
早期表现咽喉烧灼感,咽喉疼痛,鼻塞流涕,声音嘶哑等,但是吸入不同化学液体,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1.柴油 柴油主要成分为烷烃和芳烃,均为高沸点物质,故蒸气造成的损伤机会较少,柴油吸入呼吸道大多为从事驾驶职业的人员,可表现为发热,寒战,呛咳,痰中带血,剧烈胸痛,伴胸闷,可有恶心,呕吐,腹痛,黑便等消化道症状,病变多见于右肺,可闻及干湿Up音。
2.汽油 汽油的主要成分是C4~C12脂肪烃和环烃类,并含有少量芳香烃和硫化物,为易挥发,易燃的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吸入高浓度的汽油蒸气,可发生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
汽油吸入性肺炎,汽车司机多见,临床表现与吸入的汽油量有关,可立即出现咯血,咳嗽,胸痛,胸闷,气急,发热等症状,呼气有汽油味,肺部听诊有呼吸音粗糙,干鸣音或湿Up音,吸入的汽油可迅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损伤脑组织,可直接引起肾脏损害,产生血尿,汽油吸入后主要以原型从肺部呼出,其余部分随尿排出。
3.矿物油 矿物油常被用作润滑剂,误吸多见于便秘和吞咽困难病人,造影剂中亦含有矿物油,误吸后主要表现为外源性脂质性肺炎,吸入油雾引起的脂质性肺炎少见,矿物油化学性质稳定,故误吸后大多无明显咳嗽。
大部分病人无症状,仅X线胸片有异常表现,可主诉咳嗽和胸痛,长期反复吸入脂质可产生弥漫性纤维化,最终导致肺心病,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含有脂肪滴提示该病的可能,经支气管镜肺活检通常可确定诊断。
4.动物油和植物油吸入 牛奶,奶制品和鱼肝油均含有动物油,误吸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喂食时,动物脂肪可被肺脏酯酶水化为脂肪酸,引起急性出血性肺炎。
诊断
植物油误吸往往发生在进食或呕吐时,引起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肺部表现可很轻微或类似于吸入动物油的临床表现,胸片表现不一,包括单发的脂质肉芽肿,肿瘤样大片实变,段或叶的肺炎,弥漫性的肺泡或间质浸润,某些植物油在肺部无明显反应,可长期存在于肺泡腔而无纤维化或明显的炎症反应;而另一些植物油可引起与动物油类似的组织反应。
1.患者有误吸入诱因史。
2.根据临床表现,常见气急,胸闷,喘息和胸痛等,早期体征不明显,因气管痉挛,呼吸加快,口唇发绀,双肺Up音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早期阶段很难与细菌性肺炎相鉴别。
化学液体吸入西医治疗
无特异性治疗,主要支持疗法,综合性治疗,原则是:
1、停止接触化学液体吸入。
2、吸氧。
3、对症处理。
4、预防和控制感染。
5、激素治疗。
预后
继发细菌感染预后不良。
化学液体吸入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