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附红细胞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

概述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所感染的人畜共患病,虽然在畜牧业地区人群中附红体的感染率相当高,但有临床症状及体征者并不多见,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贫血,腹泻及淋巴结肿大等。

早在1928年,Schilling等就已从啮齿类动物中发现附红体,直至1986年Puntaric等才正式描述了人类附红体病。我国于1980年首次在家兔中发现附红体,相继在牛、羊、猪等家畜中查到此病原体,以后在人群中也证实了附红体病的存在。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也称血虫体,简称附红体,是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在一般涂片标本中观察,其形态为多形性,如球形,环形,盘形,哑铃形,球拍形及逗号形等(图1),大小波动较大,寄生在人,牛,绵羊及啮齿类中的附红体较小,直径约为0.3~0.8μm,而寄生在猪体中的附红体较大,直径为0.8~1.5μm,最大可达2.5μm ,附红体既有原虫特点,又有立克次体的特征,长期以来其分类地位不能确定,直至1997年Neimark等采用DNA测序,PCR扩增和16 SrRNA序列分析认为应属于柔膜体科的支原体属,到目前为止已发现附红体属有14个种,其中主要为五个种:①球状附红体(E.coccoides):寄生于鼠类及兔类等啮齿类动物中;②绵羊附红体(E.ovis):寄生于绵羊,山羊及鹿类中;③猪附红体(E.suis):寄生于猪;④温氏附红体(E.wenyonii):寄生于牛;⑤短小附红体(E.parvum):是家猪非致病性的寄生菌附红体的抵抗力不强,在60℃水浴中1min后即停止运动,100℃水浴中1min全部灭活,对常用消毒药物一般很敏感,迅速将其杀灭,但在低温冷冻条件下可存活数年之久

(二)发病机制

附红体进入人体后,多数情况下呈潜伏状态,只在某些情况下如机体免疫下降或某些应激状态,才表现出发病过程,这说明附红体毒力较低,致病性不强。

通过电镜观察,附红体主要寄生在成熟红细胞表面,不进入细胞内,少量游离在血浆中,其寄生机制尚不清,但发现大型的附红体上有纤丝,借助此纤丝与红细胞相接触,结合,然后扒嵌在红细胞膜上,红细胞膜上可能存在与纤丝相结合的受体(图2),从电镜下见到寄生附红体的红细胞表面出现皱褶,突起,个别可见膜表面形成洞,由于红细胞膜发生改变,其上的凹陷与洞易致血浆成分进入红细胞内,使红细胞肿胀,破裂,发生溶血,又从活体标本中观察到被寄生的红细胞,其可塑性,变形性功能消失,在通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时也易被破坏而溶血,上述两点主要机制说明本病溶血性贫血的发生既存在血管内溶血,又存在血管外溶血,还有认为溶血可能与红细胞膜结构改变,或隐蔽性抗原的暴露等诱导产生IgM自体抗体,即第Ⅱ型变态反应有关。

目前尚无人体病理资料。

检查

畜牧地区人群中附红体感染率相当高,但均表现为亚临床感染,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诊断为附红体病者多见于重度感染(有60%以上红细胞被寄生),常发生在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发热: 体温一般在37.5~40℃,并伴有多汗,关节酸痛等。

2.贫血: 贫血为本病最常见的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巩膜及皮肤黄染,并有全身乏力,嗜睡及精神委靡等症状。

3.淋巴结肿大: 有些患者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

4.其他: 尚有皮肤瘙痒,肝脾肿大,腹泻(小儿多见),脱发等。

诊断

畜牧业地区出现原发疾病不能解释的发热,黄疸,贫血,皮肤瘙痒,脱发及淋巴结肿大等,要考虑合并本病的可能,及时作血液涂片检查,找到附红体为确诊。

本病应与疟疾,巴通体病等相鉴别。

通过微生物血片检查,附红体属与疟原虫一般较易鉴别,而附红体属与血巴通体属两者很难区分,只能凭两者血片中形态及在血浆中与红细胞上存在比例加以鉴别,前者常呈环状,在血浆及红细胞上皆有分布;后者罕见环状,寄生在血浆中,极少在红细胞上。

预防

附红细胞体病西医治疗

目前对本病流行环节尚不清楚,故无良好预防手段。 经过明确诊断后,可以及时选用以下抗生素进行抗病原治疗:

1.四环素类(四环素、多西环素):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由放线菌产生的一类广谱抗生素,其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肝损害、肾损害。不可肌注,静滴宜充分稀释。

四环素的用法和用量如下

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0.25~0.5g,每6小时1次。8岁以上小儿常用量:每次25~50mg/kg 每6小时1次。疗程一般为7~14日。 多西环素的用法及用量:

口服:1次0.1g,1日2次。必要时首剂可加倍。8岁以上儿童:首剂每千克体重4mg;以后,每次每千克体重2mg,1日2次。一般疗程为3~7日。

2.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是由氨基糖与氨基环醇通过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有来自链霉菌的链霉素等、来自小单孢菌的庆大霉素等天然氨基糖苷类,还有阿米卡星等半合成氨基糖苷类。不良反应有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断、变态反应等。 庆大霉素的用法用量如下:

成人肌肉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一次80mg(8万单位),一日2 3次,间隔8小时。或按体重1一1.7mg/kg(以庆大霉素计,下同)。每8小时1次;或按体重0.75一1.25mg/kg,每6小时1次,共7一10日。小儿按体重每日3 5mg/kg,分2 3次给药。血液透析后,可根据感染严重程度,成人按体重补给一次剂量1 1.7mg/kg;小儿按体重补给2 2.5mg/kg。 阿米卡星的用法与用量:0.4g~0.8 g/d,其中一种对人附红体病疗效较佳,7 天为一疗程。

预后

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药疗是根本,而食疗能辅助药物的治疗,那么附红细胞体病的食疗和饮食又是怎么样的。

附红细胞体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