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

概述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folliculitis et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系多数聚集的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相互贯通,形成脓肿。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多数聚集的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相互贯通,形成脓肿。

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系多数聚集的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相互贯通,形成脓肿。

中医多认为由于素体虚弱,外卫不固,复感风湿热邪,蕴结于肌,久化热,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

检查

初发为局限于头皮的深部毛囊炎,继发毛囊周围炎,逐渐形成相互贯通深部脓腔,表面呈蚕豆至胡桃大小脓肿,压迫表面可自多数毛孔中渗出脓液(筛状溢脓),好发于中年男性,病情顽固,经过缓慢,倾向复发,病损部毛发稀少,治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和不规则脱色斑。

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易于诊断。

诊断

中医诊断

中医病机和辨证:

1.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素体虚弱,外卫不固,复感风湿热邪,蕴结于肌,久化热,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本病。

2.辨证分析:病损反复发作,此伏彼起,相互贯通,偶有低热,食少纳呆,口干,舌质淡,苔黄腻,脉弦滑,辨证属正气不足,热毒蕴结。

鉴别诊断

1.秃发性毛囊炎:多侵犯儿童,损害小而散在,炎症不显著,无穿凿现象。

2.枕部乳头状皮炎:局限于颈后枕部的毛囊炎,不融合,无穿凿,愈后形成乳头状瘢痕。

预防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西医治疗

(一)治疗   

1.全身治疗:内服药:参见疖和疖病。   

2.局部治疗:早期可选用超短波、紫外线或音频电等,或贴敷纯鱼石脂或疖软膏。已形成脓肿者,可手术切开引流。   

3.中医疗法   

(1)中医治则:法宜清热解毒,益气透脓。方用托里排脓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0g、生芪30g、炒山甲6g、炒皂刺10g、当归10g、升麻6g、白芷10g、银花30g、蒲公英15g 、地丁15g、薏米10g、生甘草6g。毒热盛时去党参、黄芪。小儿药量酌减,也可服散结灵、梅花点舌丹或大黄zhe虫丸及小金丹。   

(2)局部治疗:可用芫花水剂(芫花、川椒各15g,黄柏、苦参各130g,水3000ml)外洗。脓肿坚硬未溃者,可用黑布化毒膏(黑布、化毒散各半),独角莲膏药外贴。已破溃者,可用红血药捻蘸紫色疽疮膏纳入疮口内,外敷化毒散软膏。   

(二)预后   

病情顽固,经过缓慢,倾向复发。病损部毛发稀少,治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和不规则脱色斑。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