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腹膜后淋巴结炎

腹膜后淋巴结炎

概述
腹膜后淋巴结炎(Retroperitoneal Lymphnoditis)是由于细菌、病毒或结核杆菌感染形成的急性、慢性或结核性腹膜后淋巴结炎。腹膜后淋巴结炎本病手术前常难确诊。血沉增快,其他部位发现结核病灶、腹部包块及低热是常见的异常表现。X线、B超及CT、结核抗体或结核菌素试验等均有助于确诊。最后确诊取决于病变部位活检。表现有高热、寒战,伴有腹痛、腹胀、腰背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病因
细菌感染(35%): 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本病多来源于胃肠道的感染或其他器官经全身血液循环的感染。
病毒感染(25%): 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腮腺炎等所致。
结核菌感染(25%): 腹膜后淋巴结炎结核性者较为常见,可以是原发于腹膜后淋巴结,或继发于胃肠道,腹腔及肺部的结核病。
检查
一、急性腹膜后淋巴结炎
多以高热及寒战为主要症状,伴有腹痛腹胀,腰背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体温可达39~40℃,呈弛张热或稽留热,检查腹部压痛反跳痛,但肌紧张不明显,重者可有肠麻痹征象,腰背部叩痛,白细胞可有升高。
二、慢性或结核性腹膜后淋巴结炎
结核菌可侵犯后腹膜淋巴结,他可作为原发综合征局部组成之一,或结核菌广泛播散的一种结果,受累淋巴结可在无症状情况下治疗,最后钙化,有的淋巴结肿大,经历干酷坏死,甚至形成脓肿,本病起病多隐袭,症状含糊甚至缺乏,主要症状为腹部持续性或阵发性隐痛或胀痛,伴有低热,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本病腹痛可呈间断性发作,经抗感染或抗结核及解痉等治疗性往往效果不佳,曾有人报道,发现近端输尿管和肾脏受压或移位,幽门梗阻,胃壁僵硬,十二指肠有切迹或狭窄,十二指肠肠袢扩大及横结肠移位,少见的表现还有腿肿,乳糜样腹水,门静脉高压,胆道梗阻和瘘管形成等,检查腹部可触及包块或局限性饱满,有深压痛,无腹肌紧张,肠鸣音活跃。
诊断
诊断
本病手术前常难确诊,血沉增快,白细胞计数升高。其他部位发现结核病灶(陈旧性或活动性),腹部包块及低热是常见的异常表现,X线,B型超声及CT,结核抗体或结核菌素试验等均有助于确诊,最后确诊取决于病变部位活检。
鉴别诊断
应与淋巴瘤,胰腺癌,后腹膜或肠系膜肿瘤,结节病,阑尾炎,附件炎,恶性肿瘤,良性淋巴性增生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相鉴别。
预防
腹膜后淋巴结炎西医治疗
一、药物治疗:
主要是针对感染的性质给予以抗菌药物或中药治疗。对结核性者应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等。但疗程需1~2年,对较大脓肿需做引流。
二、手术治疗:
对于比较局限的肿块或有临近脏器受压迫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采用手术切除。
腹膜后淋巴结炎中医治疗
1、风热痰结(颈痈)
【症见】多发于颈两侧,初起颈淋巴结处肿块,肿胀疼痛。经治疗如不消散,皮色转红,肿势高突,疼痛加重,按之软有波动感即已成脓。溃后脓出呈黄白稠厚状,则肿退痛减,渐至愈合。常伴见恶寒发热、头痛、口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化痰散结
【方药】金银花、连翘、淡竹叶、牛蒡于、荆芥、白芷、贝母、赤芍、瓜蒌、黄连。高热者,加生石膏、山栀、黄芩。肿块坚硬者,加丹参、皂刺、蒲公英。
2、热毒蕴结肝脉(腋痈)
【症见】多发于腋下淋巴结肿块,皮肤色不变,灼热疼痛,上肢活动不便,如疼痛加重,皮色转红,按之有波动感,寒热不退,则内已成脓。’一般为脓出稠厚,肿消痛止。常伴见恶寒发热,口干苦,纳呆,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肝散结
【方药】柴胡、黄芩、山栀、半夏、龙胆草、赤芍、金银花、连翘、夏枯草、枳壳。如脓成者,加皂角刺、炮甲片、生大黄。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1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27号

京ICP备180233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