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综合征

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综合征

概述
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综合征(Leriche Syndrome),又称主动脉分叉闭塞综合征,末端主动脉血栓形成综合征,渐进性主动脉末端部分血栓形成综合征,终末主动脉髂动脉闭锁综合征,慢性腹主动脉髂动脉阻塞,孤立性腹主动脉髂动脉病。
 
病因
病因: 腹主动脉血栓形成可能由于动脉瘤,创伤,肿瘤或异物损害壁而形成血栓,主动脉缓慢闭塞,可能有机会建立侧枝循环,一般只引起下肢动脉血运不良。一般大的栓塞可来源于大的动脉粥样物质、血栓和胆因醇结晶的混合物,脱落到动脉循环。小的栓塞由于胆因醇结晶的释放或由于溃疡性动脉硬化斑点脱落引起。
检查
1.运动时腰部,大腿,小腿疲劳,有疼痛感。
2.不能触及下肢动脉搏动。
3.下肢皮肤苍白,寒冷感。
4.男性患者有阳痿,阴茎勃起困难等。
诊断
腹主动脉血栓形成除下肢症状外,往往出现一些腹部症状,如不仔细检查易误诊,以下几点有助于诊断:
①患者周身情况严重,多伴有休克。
②下腹部及臂部疼痛和知觉障碍。
③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呕吐,稀便,下坠感。
④初起可为单侧肢体症状,继而出现对侧肢体症状,然后出现肢体发凉等血运障碍体征,再晚可出现栓子下移表现。
早期须与其它原因所致的间歇性跛行症鉴别。
预防
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综合征西医治疗
治疗上除对病因治疗外,可行主动脉结扎,部分摘除或主动脉移植等。
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综合征中医治疗
1、活血化瘀法
中医将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栓形成、血管壁受损、脂斑形成,有包块刺痛,舌质青紫等视为血瘀证。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多种活血化瘀药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对其研究也较深入。
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研究发现,三七有效成分能明显升高血清中血管内皮舒张因子(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内皮素(ET)、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活性水平,拮抗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保护动脉壁和扩张血管 。
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的活血化瘀药还有丹参、川芎、西红花、蒲黄、牡丹皮、桃仁、姜黄。一些有破血作用的虫类药如水蛭、蜈蚣等也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活血化瘀中药还有鸡血藤、没药、大黄、虎杖、姜黄、地龙、桃仁、红花、三七、水蛭、丹参、郁金等。
2、祛痰降脂法
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医将高脂血症归属为痰浊证。所以采用化痰降脂、利水渗湿等方法治疗。
常用药物如昆布,性味咸,寒,归肝、胃、肾经。功能软坚散结,消痰,利水。实验结果显示,昆布醇提取物能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血过氧化物含量降低,这些作用有利于拮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
化痰祛瘀汤由化痰药(如桔梗、海藻、瓜蒌、玉米须)及祛瘀药(如山楂、郁金、蒲黄、藏红花)共同组成,能有效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水平,提高HDL-C含量,有很好的降低血脂的作用。
3、扶正补虚法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本质是本虚标实之证,所以补其不足十分重要。人至中老年,脾胃功能渐衰,脾虚则运化升清失职,水谷精微运化失常化为痰浊,阻于血脉,而形成高脂血症。肾气渐衰,肾的生化推动乏力,血失畅行,瘀滞于脉道而硬化。扶正补虚法针对脏腑亏虚之证,而多采用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气、滋养肝肾等作用的方药。
有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的扶正补虚类中药有 :淫羊藿、当归、何首乌、黄芪、党参、白术、桑寄生、牛膝、杜仲、沙棘、刺梨、绞股蓝、灵芝、蜂胶等。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Copyright © 2021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27号

京ICP备180233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