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小儿过敏性紫癜

小儿过敏性紫癜

概述

小儿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或Henoch-Schönlein综合征,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胃肠、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以致造成出血症状。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可能与多种诱发因素有关,但直接致病因素常难肯定。

1.感染因素

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为β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伤寒杆菌,肺炎球菌和假单胞菌等,以上呼吸道炎较为多见,也可见于肺炎,扁桃体炎,猩红热,菌痢,尿路感染,脓疱疮,结核及病灶感染(皮肤,牙齿,口腔,中耳)等,病毒感染中有风疹,流感,麻疹,水痘,腮腺炎,肝炎等,寄生虫感染也可引起本病,以蛔虫感染多见,还有钩虫,鞭虫,绦虫,血吸虫,阴道滴虫,疟原虫感染等。

2.食物因素

主要是动物性异性蛋白对机体过敏所致,鱼,虾,蟹,蛤,蛋,鸡和牛奶等均可引起本病。

3.药物因素

如氯霉素,链霉素,异烟肼,氨基比林,阿司匹林,磺胺类等药物均有引起本病的报道。

4.其他因素

昆虫咬伤,植物花粉,寒冷,外伤,更年期,结核菌素试验,预防接种,精神因素等均可引起,另外在血液透析病人,淋巴瘤化疗后病人及Guillain-Barre综合征病人中,也有引起过敏性紫癜的报道。

(二)发病机制

在上述因素的致敏作用下,体内发生变态反应,其机制有如下可能:

1.速发型变态反应

致敏原进入机体后,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抗原经过一定的潜伏期(5~20天),刺激免疫组织和浆细胞产生IgE,IgE吸附于全身各个器官的肥大细胞上(血管周围,胃腔,皮肤),当再遇到同一抗原刺激时,抗原便与吸附在肥大细胞上的IgE相结合,激活该细胞中的酶系统,使肥大细胞释放出一系列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5-TH,缓激肽,过敏慢反应物质(SRS-A),也能兴奋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SRS-A是由白三烯C4(LTC4)及其代谢产物LTE,LTD4所组成,LTC4在γ谷氨酰转肽酶作用下,转变为LTD4,后者在二肽酶作用下转变为LTE4,这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作用于平滑肌,引起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组织,器官出血,水肿。

2.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

这是主要发病机制,致敏原刺激浆细胞产生IgG(也产生IgM和IgA),后者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体,其小分子部分属可溶性,在血液中可以沉淀于血管壁或肾小球基底膜上,激活补体系统所产生的C3a,C5a,C5,C6,C7可吸引中性粒细胞,后者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释放溶酶体酶,引起血管炎,累及相应器官,另一部分免疫复合物中,抗体多于抗原,复合物分子量大,属非溶性者而沉淀下来,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清除,一般不产生病理变化。

3.细胞因子的作用

已有报道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TNFα和可溶性TNF受体(sTNFR)在正常范围,而sIL-2R水平升高,在伴有肾脏损伤的过敏性紫癜患者肾局部组织细胞中,有多种致炎因子如IL-1α,IL-1β,TNF-α和LT等的表达,最近又有报道过敏性紫癜患者尤其是急性期血清中IL-4水平明显升高,是正常人水平上限的5~40多倍,提示细胞因子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IL-4促进IgE合成,可能是该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检查

多为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为主,部分病例腹痛,关节炎或肾脏症状首先出现,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伴有低热,纳差,乏力等全身症状。

1.皮肤紫癜 病程中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为本病特征,多见于四肢及臀部,对称分布,伸侧较多,分批出现,面部及躯干较少;初起呈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继而呈棕褐色而消退,可伴有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重症患儿紫癜可融合成大疱伴出血性坏死。

2.消化道症状 半数以上患儿出现反复的阵发性腹痛,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剧烈,可伴呕吐,但呕血少见;部分患儿有黑便或血便,腹泻或便秘,偶见并发肠套叠,肠梗阻或肠穿孔。

3.关节症状 出现膝,踝,肘,腕等大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呈单发或多发,关节腔有积液,可在数月内消失,不留后遗症。

4.肾脏症状 本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是小儿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患,肾脏症状轻重不一,多数患儿出现血尿,蛋白尿和管型,伴血压增高及水肿,称为紫癜性肾炎,少数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肾脏症状绝大多数在起病1个月内出现,亦可在病程更晚期发生,少数以肾炎为首发症状;虽然有些患儿的血尿,蛋白尿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但大多数都能完全恢复,少数发展为慢性肾炎,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

5.其他 偶可发生颅内出血,导致惊厥,瘫痪,昏迷,失语,还可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睾丸出血等出血表现,偶尔累及循环系统发生心肌炎,心包炎,或累及呼吸系统发生喉头水肿,哮喘和肺出血。

 

诊断

诊断标准

典型病例诊断不难,若临床表现不典型,皮肤紫癜未出现时,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需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性关节炎,外科急腹症等鉴别。

皮肤症状典型者,如紫癜在大腿伸侧和臀部分批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等,诊断并不困难,急性腹痛,关节痛及尿液改变对诊断也有较大帮助,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过敏性紫癜新的诊断标准如下:

1.可触性紫癜。

2.发病年龄<20岁。

3.急性腹痛。

4.组织切片显示小静脉和小动脉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上述4条标准中,符合2条或以上者可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本标准的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87.7%。

鉴别诊断

1.皮肤型 需与药疹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鉴别,药疹有一定的服药史,皮疹常分布于全身,停药后药疹即可消失,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淤斑可呈不规则分布,皮疹不隆起,无丘疹荨麻疹等,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骨髓象无改变。

2.关节型 关节肿痛者应与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后者常有风湿活动,血清抗“O”抗体及血沉明显增高和增快,主要表现急性游走性,不对称性多关节炎,呈红,肿,热及触痛,运动受限等,可助鉴别。

3.腹型 腹痛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应与急腹症相鉴别,前者除有腹痛,腹泻外,一般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而急腹症除腹痛外,尚有肌紧张及反跳痛等,可助鉴别。

4.肾型 需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肾结核等区别,肾小球肾炎无皮肤紫癜,腹部及关节症状,狼疮性肾炎有多脏器损害,白细胞减少,血沉增快,狼疮细胞阳性及其他免疫指标阳性。

预防

小儿过敏性紫癜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积极寻找和去除致病因素,控制感染,补充维生素。

2.对症治疗:有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应用抗组胺药物和钙剂;腹痛时应用解痉剂,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可静脉注西咪替丁20~40mg/(kg?d),必要时输血。

3.肾上腺皮质激素:急性期对腹痛和关节痛可予缓解,但不能预防肾脏损害的发生,亦不能影响预后。可用泼尼松1~2mg/(kg?d),分次口服,或用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症状缓解后即可停用。重症可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或雷公藤总甙片。

4.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3~5mg/kg,或25~50mg/d,1次/d服用;双嘧达莫(潘生丁)3~5mg/(kg?d),分次服用。

5.其他:钙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硝苯吡啶)0.5~1.0mg/(kg?d),分次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吲哚美辛(消炎痛) 2~3mg/(kg?d),分次服用,均有利于血管炎的恢复。中成药如贞芪扶正冲剂、复方丹参片、银杏叶片,口服3~6个月,可补肾益气和活血化瘀。

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治疗   

(1)热伤血络证:   

证候:病程较短,紫癜色红或红紫,出没迅速,皮肤瘙痒或起风团,身热面赤,五心烦热,咽喉肿痛,口渴,溲赤便干,尿血,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风。   

方药:银翘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方中银花、连翘、地丁、川黄连清热解毒,犀角、丹皮、生地、赤芍凉血解毒,再配茯苓淡渗利湿,夏枯草清泻肝火。皮疹严重者加紫草、蝉蜕清热透疹;皮肤瘙痒加地肤子、白藓皮;咽痛加牛蒡子;腹痛加白芍、甘草;胃脘不适加甘草、大枣;鼻衄加藕节、侧柏叶;尿血加大小蓟、白茅根;蛋白尿加益母草。   

(2)瘀血阻络证:   

证候:病程校长,反复发作,出没迟缓,紫癜色紫暗或紫红,关节痛及腹痛,面及下眼睑青暗,皮肤粗糙,白睛布紫或紫红色血丝,咽干,舌体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涩或弦。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祛风。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生地滋阴凉血,此方可选加紫草、蒲公英、黄芩等清热透疹之品,以祛余邪。关节痛乳香、没药;腹痛加元胡、川楝子;蛋白尿加益母草。   

(3)气虚血亏证:   

证候:紫癜反复,迁延不愈。紫癜隐约散在,色较淡,劳累后加重,神疲倦怠,心悸气短,蛋白尿,舌淡红,薄白苔或少苔,脉虚细。   

治法:补气养血,佐以凉血解毒。   

方药:八珍汤加味。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当归、川芎、生地、赤芍补血活血凉血,全方共奏具有气血双补之功。可适当加紫草、白茅根、茜草等增强凉血解毒之功效。蛋白尿明显者加黄芪、益母草;尿血重者加女贞子、旱莲草。  

验方:   

紫草根30g每日煎服。红枣10~20个,煎汤服用或食用,每日3次。   

中成药:  

(1)银黄口服液:每次10~20ml,每日3次。主治热伤血络证兼咽红肿痛热盛者。   

(2)银翘解毒丸:每次1丸,每日2次。适应证同上。   

(3)防风通圣丸:每次6g,每日2~3次。适用于热伤血络证伴发热恶寒、皮肤瘙痒、关节肿痛及大便燥结者。   

(4)八珍益母丸: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于气虚血亏证。   

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针灸主穴:曲池、足三里;备穴:合谷、血海。先用主穴,效果不理想时加备穴。有腹痛者加刺三阴交、太冲、内关。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