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是由于孕早期感染风疹,风疹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的先天性畸形。出生的新生儿可为未成熟儿,先天性心脏病、眼部缺陷如白内障及青光眼、耳聋,发育障碍及神经方面的畸形等,称为先天性风疹,或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所致的损害除少数为暂时性外,大多为进行性或永久性的病变,并且无特效疗法。风疹病毒是一种对外界抵抗力较弱的呼吸道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传播。风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季发病率较高。风疹病毒造成特殊畸胎的原理仍未完全知晓。孕妇感染风疹,在出疹前1周已有病毒血症。母体的风疹感染是否能传递给胎儿,与母体发生感染的时间早晚有关。在胚胎的第2-6周时感染对心脏和眼部的影响最大;在妊娠中期,胎儿渐能产生免疫力,胎传的风疹感染已不似妊娠早期那样构成慢性感染。产前对孕妇进行风疹病毒检测,对于确诊有风疹病毒感染的早期孕妇一般应终止妊娠,防止此类婴儿出生。
风疹病毒属节肢介体病毒中的披盖病毒(togavirus)群,为风疹的病原病毒。由t.h.weller与f.a.neva(1962)及p.d.parkman等(1962)自风疹患者的咽部洗涤液中分离到的。病毒粒子具多形性,50—85纳米,有包被。粒子中含有分子量为2.6—4.0×106的rna(感染性核酸)。乙醚和0.1%的脱氧胆酸盐可使其钝化,在热中亦弱化。
风疹病毒是RNA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us)是限于人类的病毒。电镜下多呈球形,直径50~70nm的核心,风疹病毒的抗原结构相当稳定,现知只有一种抗原型。
传染因素(25%):风疹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存在于患儿和带毒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咳嗽、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被易感者吸入而传染。易感者亦可通过接触被风疹患儿的粪便、尿液中病毒污染的食具、衣物等用品,而发生接触传染。
遗传因素(10%):风疹病毒亦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这是造成CRS的重要途径。RV能在胎盘和胎儿体内长期生存繁殖,造成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感染。
发病机制:
风疹病毒侵入上呼吸道后,先在局部黏膜和颈淋巴结内复制繁殖,然后侵入血循环引起第1次病毒血症,病毒通过白细胞到达单核细胞系统,复制后再次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第2次病毒血症,皮疹主要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真皮上层的毛细血管炎症,表现为毛细血管充血和轻微炎症渗出。
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这主要是由于胎盘屏障尚未发育完善,病毒能通过胎盘绒毛膜产生持续感染,首先,妊娠早期胎盘初步形成,其防御屏障功能尚不完善,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其次,孕妇感染风疹,在孕3个月内,正值胎儿三个胚层分化,各器官形成的重要时期,细胞分化受到抑制,器官的形成受到影响,因此产生各种先天性畸形,孕3个月以前的胚胎,胎儿既无抵抗病毒的能力,各器官又正处于萌芽状态,故而易于受到风疹病毒的侵袭与危害,早期孕胎儿感染后,3个胚层都受到病毒侵袭,外,中胚层尤为显著,受累组织因风疹病毒感染,造成生长停滞的无性繁殖细胞系,可遗传给子代细胞,细胞分化被抑制,风疹病毒是最危险的致畸因素,可引起先天性的白内障,视网膜炎,耳聋,先天性心脏病,小头畸形及智力障碍,这些疾病出生时可不明显,但生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可明显地表现出来,逐渐出现抽风,耳聋,视网膜病变;随着年龄增大,还会出现学习困难,行为异常,肌肉力量弱,活动平衡失调等症状,并可出现感觉障碍,畸形儿出生时即使足月,体重也较轻,其中有10%~20%生后1年左右死亡,有关专家研究表明,胎儿畸形发生率,与孕妇感染风疹病毒早晚有关,一般以妊娠初期初次感染的危险性大,随着胎龄的增长而逐渐递减。
妊娠妇女感染风疹可以是无症状的,或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发热,淋巴结肿大(特别是枕部淋巴结和耳后淋巴结肿大)和斑丘疹等一系列症状,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的妇女,其胎儿流产,死产比正常妊娠多,分娩后患先天性风疹婴儿死亡也较多,出生时有的为正常新生儿.也有发育障碍者;有明显临床表现者也有隐匿型感染,但胎儿感染在孕早期,几乎所有器官都可能发生暂时的,或永久性,进行性损害,严重者出生后表现为肝,脾肿大,黄疸,紫癜,前囟饱满,或脑脊液细胞增多等,出生即发现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小头畸形等,其预后差,如有风疹病毒性肝炎,血中碱性磷酸酶及转氨酯增高并结合胆红素增加;如间质性肺炎可出现呼吸窘迫。
1.按时间分类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表现,按时间分为3类:
(1)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包括新生儿期明显的损害。
(2)延迟性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包括新生儿期不明显而后来才显著的损害。
(3)先天性风疹晚期表现:包括新出现的损害,以上各类之间可有重叠。
2.临床表现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累及全身各系统。
(1)出生时的表现:活产的患婴可表现一些急性病变,如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生时即有紫红色大小不一的散在斑点,且常伴有其他暂时性的病变和长骨的骺部钙化不良,肝脾肿大,肝炎,溶血性贫血和前囟饱满,或可有脑脊液的细胞增多,这些情况为先天感染的严重表现,出生时还有低体重,先天性风疹常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出生时常为小于胎龄儿,有报道先天性感染儿60%出生体重小于第10百分位,90%小于第15百分位,约半数患儿出生体重不足2500g,其他表现有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以及小头畸形等,预后恶劣,根据58例紫癜的患婴随访1年的结果,病死率高达35%,在新生儿时期亦可出现风疹病毒性肝炎及间质性肺炎。
(2)耳聋:占66%,多为双侧性感觉神经性耳聋或伴有传导性障碍,两侧损害程度基本—致,先天性风疹的耳聋发生率,随检测年龄增高检出率增多,耳聋的程度可轻可重,继后导致语言发育障碍,耳聋是耳蜗和Corti器变性引起发育不良所致,听力于出生第1年后可进行性变坏,也有突然发展为听力丧失。
(3)眼损害:占78%,多为双侧性,以白内障发生率最高,出生时白内障可能很小或不能发现,必须用眼底镜仔细检查,其次为先天性青光眼,表现为角膜增大,混浊,前房增深,眼压高,先天性风疹的青光眼必须进行手术,正常新生儿可有一过性角膜混浊,但能自行消失,与风疹无关,小眼球常与白内障同时存在,视网膜黑色素斑在先天性风疹常见,也可能是眼损害的惟一表现形式,视网膜黑色素斑单侧多见,其斑点大小和形状差异较大,此种改变对视力无妨碍,有助于先天性风疹的诊断。
(4)心血管畸形:在妊娠头2个月感染风疹病毒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儿童中约58%合并心脏损害,最常见为动脉导管未闭,有人从导管壁内分离风疹病毒阳性,此外肺动脉及其分支狭窄,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法洛四联症等,一般患儿出生时心脏损害表现不严重,但亦有在生后1个月内出现心力衰竭者。
(5)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占62%,主要表现为精神发育迟缓,小头畸形,严重的运动损害和典型的痉挛性双侧瘫痪均可见到,生后数周出现软脑膜炎,脑炎,前囟丰满,易激惹,昏睡,肌张力失常,发作性痉挛,脑脊液中细胞数增高和蛋白增高,有报道轻型,慢性脑炎中,50%的脑脊液或其他部位可分离出风疹病毒,重者病毒分离阳性率高达70%以上,少数可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全脑炎,病儿智力,行为及运动障碍是先天性风疹脑炎的结果,并可能成为永久性的损害。
(6)其他:如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率15%~58%.多在生后1个月消失,溶血性贫血,全身性淋巴结瘤,肝脾肿大,肝炎,黄疸,骨损害,软骨毛细血管不生长,X线上见股骨远端及腔骨近端的骨骺端密度减低,类似先天性梅毒改变,肋软骨端亦如此,皮肤斑疹,皮纹异常,腹股沟疝,风疹肺炎等等其他严重畸形。
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资料:孕妇于妊娠初期有风疹接触史或发病史,并在实验室已得到证实母体已受风疹感染。
2.出生后有异常表现 :小儿有一种或几种先天缺陷的表现。
3.查出特异性IgM抗体 :婴儿早期在血清或脑脊液标本中存在特异性风疹IgM抗体 可诊断为先天性风疹。
4.持续出现IgG抗体: 小儿在出生后8~12个月被动获得母体抗体已不存在时,连续血清标本中仍持续出现相当水平的风疹IgG抗体,均有助于先天性风疹的诊断。
先天性风疹的诊断有赖于病毒学及血清学的检查,对疑有先天性风疹患儿,咽分泌物,尿,脑脊液或其他病理组织中分离出风疹病毒即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脑炎脑膜炎 :先天性风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占62%,生后数周出现脑膜炎,脑炎,进行性风疹全脑炎是发生于先天性风疹病儿的进行性神经病变,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脑炎脑膜炎鉴别主要有:先天性风疹病常伴有先天性缺陷(例如耳聋,白内障,小头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表现为进行性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智能损害和惊厥。
如果一个先天性风疹的病儿出现进行性神经症状,伴有脑脊液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和丙种球蛋白含量增高,脑脊液和血清中风疹病毒抗体效价升高及从脑组织中发现风疹病毒,即可确诊。
2.其他宫内病毒感染: 宫内其他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感染等的共同特点为:胎儿常有小头畸形,小眼畸形和视网膜病变,出生时多为低体重儿,由于病变广泛,新生儿期常有肝脾肿大和黄疸,晚期后遗症以耳聋,智力低下,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改变等多见,鉴别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西医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主要以对症、支持,以及并发症治疗为主。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天畸形主要采取手术治疗。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