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囊肿多见于牧区,南美、南欧和澳洲等与牧羊有关,伊朗和伊拉克等与骆驼有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则可能与驯鹿有关。我国内蒙、西北,四川西部、西藏等地区较常见。本病又称肝棘球蚴病,由细粒棘球绦虫的棘球蚴侵入肝脏所致。
由细粒棘球绦虫的棘球蚴侵入肝脏所致。
人的肝包虫囊肿是细粒棘球绦虫以人为中间宿主的无性期阶段,此绦虫主要宿主为犬,狐或狼,中间宿主为羊,牛,马,猪和人,此虫寄生于犬小肠绒毛,成虫不断排出有壳保护的六钩蚴,此蚴随粪便排出,粘附于犬毛或羊毛上,人或其他中间宿主接触并吞食此蚴污染的水或食物即可被感染,经胃或上部小肠的消化,六钩蚴即脱壳而出,穿过胃肠壁进入门静脉,多数停留在肝,少数逸出至肺和其他脏器,棘球蚴在各有关脏器先形成初期包虫囊肿,此囊壁即其后的内囊,而中间宿主组织在其周围形成的纤维包膜为外囊,内囊又分为外层与内层,外层称角质膜,内层为生发层,生发层又产生生发囊,头节,子囊,孙囊,当有包虫感染的羊,牛或其他中间宿主的内脏被犬,狐或狼所食,此寄生虫即完成其生活周期。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中青年多见,初期可无症状,随着囊肿增大可扪及上腹肿块,肝区的轻微疼痛、坠胀感、上腹部饱胀及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腹胀,腹痛,如位于右上肝者示膈肌抬高,可有呼吸系症状,不少病人曾有过敏反应症状,少数可因囊肿压迫胆道产生黄疸,亦有合并感染或穿入胆管出现胆管炎甚或败血症,穿入胸腔者可出现呼吸系症状或支气管胆道瘘。体征主要为上腹囊性肿块,当肝包虫囊肿压迫胆管时、出现胆囊炎、胆管炎及阻塞性黄疸等;压迫门静脉可有脾肿大、腹水。出现毒性和过敏反应时表现为消瘦、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甚至过敏性休克。
①先天性肝囊肿:无牧区居住史,超声示囊壁极薄而清晰,包虫皮试阴性。
②肝脓疡:无牧区居住史而常有痢疾史或化脓性疾病史,超声示液性占位边界不清晰,临床有炎症史或表现,包虫皮试阴性,但合并感染的肝包虫囊肿易与之混淆,包虫皮试乃主要鉴别依据。
肝包虫囊肿西医治疗
1、对小而深藏肝内的肝包虫囊肝可严密随访,定期超声检查,如增大至接近肝表面时,可手术治疗。
2、内囊摘除为最常用术式,其要点为:
①在暴露包虫囊肿需认真保护伤口与周围脏器,避免囊液的污染、头节种植、与过敏反应。
②切开囊腔前应逐步减压,通过穿刺吸取囊液尚可辨别是否合并感染或胆瘘。
③杀灭头节,传统方法在减压后注入10%甲醛溶液或3%过氧化氢,5分钟后再进一步抽空囊液。但亦有人认为此法并不能保证头节的杀灭,因囊液的稀释使药效降低,曾有报告使用甲醛引起急性中毒或后期胆管炎的并发症;此外,如有多数囊肿者则难以奏效。
④切开外囊前可进一步抽空囊液,使内囊与外囊分离。保证吸引器通畅,必要时使用2~3个吸引器,对大而张力大的囊肿排液极为重要。然后切开外囊,摘除内囊,再以过氧化氢或甲醛稀液涂拭外囊内壁,盐水纱布擦净。
⑤消灭残腔可用外囊囊壁内翻缝合或带蒂大网膜填塞。但处理残腔前需认真检查有无胆瘘并加以封闭。
3、对合并感染者需作引流术。肝切除术很少应用,仅适于个别病倒,如估计囊壁厚、钙化而内囊不易摘除者,局限于一叶的多个包虫囊肿,估计引流后残腔或窦道难以愈合者。
肝包虫囊肿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