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acute cholecystitis and cholangitis)是因为胆汁滞留与细菌感染引起胆囊与胆管的炎症性疾病。
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的主要病因为胆汁滞留与细菌感染,胆汁滞留多因胆管梗阻造成,常见的梗阻因素有胆道先天性或炎性狭窄,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及寄生虫引起的胆总管括约肌痉挛,细菌多经血液也可经淋巴,肠道或邻近器官而侵入胆囊与胆管,引起炎症的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约占70%,其他有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等,亦可为混合性感染。
胆囊内压增高(20%):胆囊为一盲袋,胆囊动脉为一终末动脉,急性期时,在胆囊管梗阻后,胆囊黏膜的分泌增加,吸收功能降低,胆囊内压逐渐增高,可压迫胆囊壁的淋巴和血管,使淋巴血运回流障碍,小动脉可因炎症而闭塞,进而引起局灶性缺血性病变,胆囊黏膜可出现糜烂,溃疡和坏死,重者可引起胆囊壁的大片坏死,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的病变开始时,黏膜充血,水肿,继而波及胆囊或胆管壁各层,管壁增厚,表面有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在感染严重病例,囊壁有化脓灶,形成化脓性胆囊炎和(或)胆管炎,年龄越小,病变演进越急剧,由于同时有胆囊管或胆总管口括约肌痉挛,胆囊或胆总管膨胀,可发生局限性缺血和坏疽而引起穿孔,胆汁性腹膜炎,此时,患儿可出现神志模糊,中毒性休克等征象。
胆囊管堵塞(10%):胆囊内压继续升高,囊壁水肿加重,可使胆囊壁的血管产生炎性闭塞等,致使囊壁的组织坏死,坏死后的胆囊组织稍遇胆囊内压增高即可出现胆囊穿孔,脓性胆汁流入腹腔,可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的腹膜炎,而慢性的胆囊管堵塞可导致胆囊积水,胆汁的色素被吸收后,变为白胆汁,钙的分泌增加,可出现石灰水样胆汁,钙在胆囊壁内沉积可产生“瓷样胆囊”,在成人,这种情况的病例有50%发展为胆囊癌。
发病常较急骤,多于发病后1天内就诊,以腹痛,高热,寒战为主要症状,偶有黄疸,上腹疼痛呈持续或间断性钝痛,胀痛或剧烈绞痛,常伴有恶心,呕吐,高热可引起惊厥,或精神不好,谵妄,昏迷等症状,黄疸较轻,时间短暂,体格检查呈急性病容,体温可持续在38.5℃以上,最高可达41℃,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及腹肌紧张,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个别严重病例以中毒性休克为初起症状,经治疗后方出现腹胀,全腹紧张及压痛等腹膜炎体征,末梢血象白细胞数增高,并以中性白细胞数增多为主,核左移及有中毒颗粒, 小儿有右上腹部持续性痛,压痛,肌紧张,能触及肿大的胆囊底,或伴有高热,黄疸时,诊断多无困难,但小儿胆囊炎常缺少典型的临床表现,且发病率低,婴幼儿不能确切表达自觉症状,常影响及时确诊,B型超声及术前胆道造影有助于诊断,以中毒性休克情况来就医的患儿,也要考虑到有本症的可能,结合症状,体征和病程发展迅速,伴有精神不好,谵妄,神志模糊或昏迷等,可以做出诊断。
应注意与急性阑尾炎,胆道蛔虫症,急性胰腺炎,肝脓肿及急性传染性肝炎加以鉴别,急性胆囊炎,胆管炎伴发腹膜炎时,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如阑尾炎,胰腺炎及消化道穿孔(如伤寒肠穿孔)等鉴别,除一般病史,体征及X线检查外,超声波可测知胆囊大小及囊壁是否粗糙增厚,腹腔穿刺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1.急性阑尾炎:小儿的盲肠位置相对较高,部分阑尾伸向右上腹部,高位阑尾炎时,可表现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易与急性胆囊炎相混淆,除临床表现外,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2.胆道蛔虫症:常有吐虫或便虫史,表现为阵发性右上腹剧痛,腹部体征轻微,且在疼痛缓解期,病儿无任何不适感,胆囊炎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并有高热,黄疸等表现。
3.急性胰腺炎:小儿急性胰腺炎少见,部分病儿有外伤或肠蛔虫症史,临床表现上腹或上腹部偏左持续性疼痛,亦有高热,恶心,呕吐,胰腺区域有明显压痛,白细胞可高达20×109/L以上,血,尿淀粉酶含量增高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4.肝脓肿:有高热,肝区疼痛,右上腹痛性包块,肝脏肿大及明显触痛等征象,超声波可探及肝内液平段;X线检查示膈肌升高和活动受限,部分病例可出现右肺或右胸膜腔炎。
5.急性传染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有肝炎接触史,病儿腹部闷胀,食欲不振,乏力,低热,巩膜黄染,右季肋下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并有轻度触痛,肝功能异常,腹部平坦柔软,无反跳痛,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且有肝功能异常。
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西医治疗
(一)治疗
1.非手术疗法:急性胆囊炎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解痉挛、镇痛及抗感染治疗。广谱抗生素如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曲松钠)及甲硝唑(甲硝达唑)为常用抗菌药。因多不能进食,故亦须静脉补液维持营养及水分。
2.手术疗法:
手术适应证:
(1)胆汁性腹膜炎确诊后应争取尽早手术。
(2)高热、中毒性休克,经短时间纠正无显著改善或病情恶化者。
(3)在治疗过程中并发有肝脓肿、胰腺炎、胆囊坏死穿孔。
(4)胆管结石,瘢痕狭窄非手术不能解除者。
手术原则是:解除胆道的梗阻、充分引流减低胆内压。术前应积极准备,包括输血、补液,静脉输入抗生素及纠正休克等措施。如经3~6h的积极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即应行急症手术以免失去抢救机会。手术方式可根据患儿一般情况及局部情况决定。如系化脓性穿孔性或坏疽性胆囊炎则作胆囊切除。如病变限于胆囊而小儿一般情况不良者亦可作胆囊造瘘。若同时伴有胆总管炎症或穿孔时则须行胆总管引流,同时行腹腔引流。
(二)预后
一般急性胆囊炎经非手术治疗可以消退自愈,但伴发腹膜炎者,须经积极准备后手术治疗。上述66例中死亡3例,其年龄分别为2个月1例。1岁以内2例,均系伴发胆汁性腹膜炎晚期患儿。
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中医治疗
【治法】以清利湿热、舒肝理气为主。
【方药】柴胡、黄芩、木香、枳壳、郁金、蒲公英、大黄、茵陈、胆草。腹痛重者加元胡、川楝子。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