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理情况下,盲肠各面均有腹膜覆盖,但有5%的人盲肠上段后面可无腹膜覆盖,且具有不发达的系膜,故有一定程度的活动性,但其活动范围不应超过6cm,然而,如果在胚胎时期右侧结肠系膜与侧面腹膜未能融合,则可导致盲肠和升结肠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即使仍然处于正常的右下解剖位置,却可因异常性活动而发生扭转、移位,有时甚至超过中线至左侧,导致部分性肠梗阻的一系列症状,称之为活动盲肠综合征(hyperkinetic cecum syndrome)。
为先天性原因所致,胚胎发育期间,右侧结肠系膜与侧腹膜未能融合,导致盲肠和升结肠具有异常的增强性活动。
患者的症状可在排便或排气后获得明显缓解,此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之一,故为极有价值的诊断线索,本征的确诊主要依据钡灌肠造影,个别患者甚至只能在手术时才能发现盲肠的活动性。
患者多有右下腹痉挛性疼痛,可间歇性发作,有的可向右腰部放射,甚至上腹部也出现疼痛,并有腹泻或便秘,或交替出现,严重者可出现假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在服用缓泻剂后可使腹泻加重。
诊断
患者多有右下腹痉挛性疼痛,可间歇性发作,有的可向右腰部放射,甚至上腹部也出现疼痛,并有腹泻或便秘,或交替出现,严重者可出现假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在服用缓泻剂后可使腹泻加重。
鉴别诊断
与其他腹部的疾病相鉴别。
活动盲肠综合征西医治疗
轻症患者多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治疗。症状明显者,可给予对症处理,如镇静剂对腹痛有效,抗菌药物对腹泻,特别是伴有肠道菌群紊乱者有效。
如回盲瓣有严重的解剖异常,或症状严重,内科治疗无效,并发肠狭窄、肠梗阻、直肠大量出血,或与急、慢性阑尾炎不易鉴别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对脱垂的回肠粘膜,可能盲肠切开进行复位。对局限于回盲瓣的良性小瘤,亦可经纤维结肠镜高频电摘除。
活动盲肠综合征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