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

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

概述
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可能系神经肌肉功能不够成熟所致,机体能自行纠正,但过程缓慢,多因泌尿系感染、败血症和长期营养不良而死亡。可采取胃肠外营养,而后做空肠及胃造口术,并通过造口滴入要素饮食治疗。
 
 
 
病因
(一)发病原因: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以及孕期的情绪、营养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制不详,有学者认为是和肠道细胞失去神经纤维的支配所致,属于神经性的蠕动不良。也有学者认为和平素饮食习惯以及染色体异常有关,目前未得到证实。
检查
本征出生时体重尚正常,以后进行性腹胀,无胎粪,腹部可触及巨大柔软肿物,常易患泌尿系感染。
1、出生后短期内出现小肠扩张,蠕动减弱。
2、结肠细小,蠕动不良,移位或旋转不良。
3、腹部触及巨大膀胱。
4、泌尿道,胃肠道均无机械性梗阻证据。
患者多是急性发病,开始表现为突发腹痛,继而腹胀、恶心、呕吐和肛门无排气排便;扭转的肠襻使腹部呈不对称表现,有时可见肠形或蠕动波,腹部压痛,不同结肠段扭转部位不同,其压痛程度也不相同,盲肠扭转与小肠梗阻相类似,发病急,以中腹或右下腹痛为主,有时可扪及右下腹扩张盲肠的胀气包块,能闻及高调肠鸣和气过水音,出现腹膜炎时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鸣音消失;当脉搏加快,体温升高,有腹膜炎体征,甚至血性腹水时,是肠缺血坏死的常见表现,可很快发生休克,死亡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横结肠扭转则表现为中上腹痛,腹胀,有的与胃扩张相类似。乙状结肠扭转发病呈多样化,可急性发作,也有的患者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多有便秘病史,或反复的肠扭转梗阻病史,有的能自行缓解。
诊断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确诊。
1.出生后短期内出现小肠扩张、蠕动减弱。
2.结肠细小、蠕动不良、移位或旋转不良。
3.腹部触及巨大膀胱。
4.泌尿道、胃肠道均无机械性梗阻证据。
鉴别诊断:同时注意与肠梗阻鉴别。肠梗阻:指肠内容物通过障碍,通俗地讲就是肠道不通畅。这里肠道通常是指小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四大症状。
预防
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西医治疗
治疗首先采取胃肠外营养,补给途径:
1、浅静脉营养:通常仅适用于不超过两周的短期胃肠外营养,或较长期输入接近等渗的营养液。
2、深静脉营养:长时间静脉营养,特别是输入25%高渗糖液,已选择经静内静脉.静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而后做空肠及胃造口术,并通过造口滴入要素饮食。防治泌尿道及全身感染。
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Copyright © 2021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27号

京ICP备180233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