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

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

概述

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reactive perforating collagenosis)罕见,是一种表现为胶原经表皮排除的穿通性皮肤病,由Mehregan于1967年首先报道。本病病因未明,遗传因素和创伤是两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儿童多发,最早发病年龄为9个月。成人期发病的患者往往合并有严重的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肝病等,全身疹痒严重,此型又称为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ARPC)。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发病常与外伤有关,家族史明显,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确切。

检查

皮肤损害为帽针头大小角化性丘疹,逐渐增大,直径约5~6mm,正常肤色,表面光滑,中心脐窝状下陷,嵌有棕褐色角栓物(不易剥脱),皮疹排列呈线状群集,约4~6周能自然消退,残留暂时性色素减退,不久于其旁可出现新疹,好发于12岁以内儿童,多见于躯干,四肢及面部,轻微痒。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应与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Kyrle病),穿通性毛囊炎及匐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鉴别。

预防

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西医治疗

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如有明确的诱因需积极进行治疗。Gambichler等研究在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中TGF-β3和细胞外基质蛋白(如MMP-1、 TIMP-1)上调,其共同作用是参与组织创面的修复。陈小敏等报道1例用0.1%维A酸乳膏治疗有效的病例。Sehgal和Sumiyuki Mii,报道2例用NB-UVB治疗本病皮疹消失,2年内未复发。Hoque等报道了3例别嗓醇治疗本病有效的病例。目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本病皮疹亦可自发消退,消退过程中丘疹变平,中心脐凹由变浅到消失,角栓自然脱落,并留有暂时性色素减退区,一般不引起皮肤萎缩。本例患者疹痒和搔抓可能是诱因,确切病因尚待研究。

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