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期妇女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尿不尽感及张力性尿失禁等,然而在20世纪初期,这些泌尿道功能障碍极少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深入,认识了这些症状的病理生理学状况,对于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合理的手段。
尿路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与下尿路感染,前者包括肾盂肾炎,肾皮质感染、肾周围脓肿、肾积脓,后者包括膀胱炎及尿道炎。
(一)发病原因
老年女性尿路感染发生的原因:角化细胞减少,使阴道自洁作用降低,细菌易于在前庭和阴道内繁殖,女性虽然易发生尿路感染,但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内在因素,与机体抵抗力减弱,尿道解剖及生理特点改变及内环境异常有密切关系。
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约占62.6%,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杆菌及副大肠埃希杆菌,占60%~80%,其次依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为33.6%,其中55.6%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另外还可见真菌,病毒,寄生菌等,还有复杂因素或院内感染的尿路感染。
多数情况下,大肠埃希杆菌的感染限于下尿道,变形杆菌感染常见于上尿道,肠道菌群中,厌氧菌比需氧菌多得多,但由厌氧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则极少见。
(二)发病机制
1.尿路防御功能
(1)卵巢分泌雌激素使前庭及阴道内pH值保持在4.5酸性环境,细菌不易繁殖,幼年或绝经后pH值可达7,在碱性环境下,细菌较易繁殖而发生感染。
(2)膀胱有规律地排尿,尿液不断流动,可稀释及排出进入膀胱的少量细菌,只要尿流通畅,膀胱排空正常,细菌在尿路内难以停留,因此残余尿越多,停留于膀胱内时间越长,发生尿路感染可能性越大。
(3)膀胱黏膜有杀菌能力,可分泌IgA,具有抗菌作用,尿液中高浓度尿素和有机酸不利细菌生长,膀胱黏膜内白细胞具有吞噬及杀灭细菌作用,尿液中类黏蛋白可阻止细菌黏附在尿路黏膜上。
(4)急性膀胱炎时,膀胱黏膜上皮可加快脱落,以加速消除黏附在膀胱黏膜上的细菌。
2.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常有细菌生长,并进入尿道,在排尿终末时,后尿道尿液可反流回膀胱,细菌随之进入膀胱,由于各种因素损伤了尿路黏膜防卫能力便引起炎症。
(2)血行感染:身体某处发生细菌感染,感染灶细菌进入血流,随血流循环到肾脏并形成多发性小脓肿,沿肾小管向下扩散而引起肾盂肾炎,仅见金葡菌败血症,约占3%。
(3)淋巴道感染:盆腔器官感染,阑尾炎,结肠炎时,细菌可通过淋巴管进入右肾,但极少见。
3.易感因素
(1)女性尿道短而宽,长约3.5cm,括约肌薄弱,细菌易侵入,加之女性尿道口与阴道及肛门靠近,如不注意外阴清洁,并有不良擦便习惯,会将细菌带入尿道口周围造成感染。
(2)妇科生殖道炎症易同时引起膀胱炎,尿道炎。
(3)雌激素具有维持膀胱及尿道黏膜完整性的重要作用,老年妇女若体内雌激素水平严重降低时,易引起萎缩性膀胱炎,加之阴道黏膜萎缩,并向内回缩,使尿道口也向内牵拉,因而易发生尿道炎,尿道肉阜及膀胱炎。
(4)任何因素破坏了输尿管开口瓣膜作用,当膀胱内压力增高时,尿液便向输尿管反流,容易把膀胱内细菌带到肾盂引起上尿路感染,成年人这种因素引起尿路感染占24.9%~30.4%,老年人糖尿病或神经性膀胱时常继发膀胱输尿管反流,反流在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中约占8.3%,也是诱发上尿路感染主要原因。
(5)膀胱膨出造成膀胱与尿道生理角度的方向改变,每次小便均不易排尽,由于长期少量尿潴留,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6)尿路应用器械检查或治疗时,常会损伤尿路黏膜,操作过程中如把细菌带入尿路,便利于细菌入侵,有报道因导尿引起感染发生率为1%~3%,其中重病卧床者达10%~15%,留置开放式引流管1天,感染率为5%,留置4天则难以避免尿路感染,导尿或留置尿管在老人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中占6.6%,近年来已采用密闭式导尿装置,2周内可不发生感染,但是时间长了亦难以避免。
(7)全身性疾病,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均易发生尿路感染,老年女性生理衰退中亦伴随尿路局部及全身的免疫功能低下。
上尿路感染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肾脏,肾盂肾盏表面可见脓性分泌物,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有细小炎症病灶,重症时可融合为小脓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管腔内有脓性分泌物,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部分严重者有广泛性出血,以形成浅表溃疡,但肾小球形态常正常。
下尿路感染没有发生解剖形态变化,急性膀胱炎可见膀胱黏膜充血,上皮细胞肿胀,黏膜下组织充血,白细胞浸润,少数重症病例出现膀胱黏膜点状或片状出血或黏膜溃疡。
老年尿路感染,以上尿路感染多见,以尿路刺激征而就诊者仅占35%,其余症状多不典型。
1.上尿路感染
根据炎症的轻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除上述尿路刺激征及膀胱区压痛外,往往伴有全身表现,起病急骤,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腰痛,肾区叩痛,轻者亦可无明显症状。
2.下尿路感染
可以没有症状,也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严重时出现混浊脓尿,称为尿路刺激征,有时伴有排尿不畅及残余尿感,下腹部胀满疼痛,排尿困难,有时出现冲动型尿失禁,感染严重者出现极度膀胱痉挛,尿频而排尿不畅。
诊断标准
尿路感染的诊断不能单纯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其诊断标准:
1.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h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
2.参考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个/HFP,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
具备1,2可以确诊,如无2则应再作尿细菌计数复查,如仍≥105/ml,且两次细菌相同者,可以确诊。
3.作膀胱穿刺尿培养,如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亦可确诊。
4.未有条件作尿菌培养计数,可用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尿停留于膀胱4~6h以上)正规方法的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找细菌,如细菌>1个/油镜视野,结合临床症状,亦可确诊。
5.尿细菌数在104~105个/ml者,应复查,如仍在104~105个/ml,需结合临床表现或做膀胱穿刺尿培养来确诊。
鉴别诊断
1.发热性疾病
当急性尿路感染尿路症状不明显,但全身感染症状突出时,易与流感,疟疾,败血症,伤寒等发热性疾病相混淆。
2.腹部器官炎症
有些尿路感染无尿路局部症状,而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易与急性胃肠炎,阑尾炎及附件炎相混淆。
3.急性尿道综合征
是一组最常见的与尿路感染有关的综合征,主要指下尿路感染综合征,即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不适,膀胱区疼痛等,但既无脓尿也无细菌尿,其病因不明,多见于中老妇女,尿频常较排尿不适的表现更为突出,均有长期使用抗生素而无效的病史。
4.肾结核
有些尿路感染以血尿为主要表现,膀胱刺激征明显,易误诊为肾结核,需进行实验室检查相鉴别。
绝经期尿路感染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治疗能有效防止复发性尿路感染。饮用乳酸杆菌饮料或乳酸菌药片以保持正常阴道嗜酸杆菌的生长。
2.抗生素治疗
(1)原则:
①选择敏感药物,在未得到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结果时,暂时选用对革兰阴性菌有效抗生素,治疗72h 症状仍不改善,应按药敏结果更改抗生素。
②选用肾排泄为主抗生素,但老年人肾功能生理衰退,应按肌酐计算而减量应用,并尽量采用肾毒性少的药物。
③由于耐药菌株增多,需选择适合的抗生素,并根据不同病情,不同感染部位决定抗生素剂型、疗程和用药方法。
(2)方法:
①下尿路感染:首次发生者采取单剂疗法。如阿莫西林3g,诺氟沙星0.4~0.6mg 或其他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无复杂因素的膀胱炎,治愈率可达100%。对于多次发作者给予3 天疗法,可减少复发机会。
②上尿路感染: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体质较好老年女性无明确合并症、感染非院内获得者、表现为轻、中度上尿路感染,可选用对球菌、杆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常用药物喹诺酮类,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2~3 天显效,并继续用药2 周;若3 天无效,应按药敏重新选择抗生素,经14 天疗程后,转阴率达90%,如尿菌仍为阳性,应参考药敏,重新选用强有力的抗生素,延长疗程4~6 周,并注意复杂因素并存。中毒症状严重或合并糖尿病、肾结石、尿路梗阻、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高龄等,应选用二、三代头孢菌素注射给药,如头孢噻肟2g,3 次/d,头孢曲松1.0g,2 次/d,环丙沙星0.2g 3 次/d,疗程不少于2 周。
绝经期尿路感染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膀胱湿热证:尿频、尿急、尿痛,少腹拘急,口渴,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清利膀胱(湿热)。八正散加减。
2.肝经湿热证:小便短涩不畅或混浊,少腹拘急疼痛,口苦,或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脉弦滑数。清利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
3.阴虚湿热证:腰酸,头晕耳鸣,口干,排尿不畅,尿热、尿痛,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通淋。知柏地黄汤加减。
4.脾肾亏虚证:乏力,腰酸,食欲不振,头晕,尿频,余沥不尽,少腹坠胀,遇劳则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弱。补益脾肾,佐以清热利湿。无比山药丸加减。
5.气滞血瘀证:排尿不畅,小腹拘急疼痛,尿热、尿痛,有时尿血,口苦,舌暗红有瘀斑,脉弦或弦细。理气化瘀。桂枝茯苓丸加减。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