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拉沙热

拉沙热

概述

拉沙热(lassa fever)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强烈的国际性传染病。因首例于1969年在尼日利亚东北地区的拉沙镇发现而得名。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拉沙病毒属沙粒病毒科广沙粒病毒一般和啮齿类宿主的慢性感染有关,拉沙病毒为多形性的两节段RNA病毒,有包膜,对脂溶剂和去垢剂敏感。

(二)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发热期持续存在严重病毒血症,中和抗体出现较晚以及同时存在病毒和特异性抗体,提示可能有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严重损害。

病理解剖表现为多器官充血,水肿,胸腔,腹腔,心包可有血性渗出,颈,面,肩,背部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及水肿,镜检发现心脏充血和间质性水肿,肺充血,水肿,脾充血,白髓萎缩,淋巴滤泡减少,肝脏从变性,脂肪浸润到严重的广泛性嗜酸性坏死,肾脏可呈局灶性肾小球坏死。

检查

潜伏期7~l0天,本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可有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头痛和弥漫性肌肉及关节疼痛,喉痛,吞咽困难,呕吐,腹痛,腹泻,咳嗽和胸痛,也可有头晕,耳鸣,查体见面部水肿,结膜充血,渗出性咽炎,低血压和低脉压,腹部压痛,有时可出现皮肤斑丘疹,第2~4周进入恢复期。

 

诊断

诊断

由于拉沙热缺乏特异性表现,故诊断困难。

1.有发热,化脓性咽炎和蛋白尿的病人患拉沙热的可能性约80%。

2.分离到拉沙病毒,抗拉沙病毒抗体4倍增高,IgM抗体阳性,IgG抗体滴度在1∶512以上等,其中的任何一条阳性可确诊。

鉴别诊断

同裂谷热相鉴别。裂谷热: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为2至6天。受感染者要么无任何检出症状,要么出现轻度的疾病反应,有发烧症候,即突然感冒发烧、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和头痛。

预防

拉沙热西医治疗

1、对症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血容量、防治休克,密切观察心肺功能,监测血压、肾功能,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  

2、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ribavirin):发热期均可使用,应尽早应用,病程1周内接受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首选静脉给药。成人首剂30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2 g。之后每6小时给药一次,剂量16 mg/kg,每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 g,持续4 天。再改为8 mg/kg,每次最大剂量不超过0.5 g,连续6 天。儿童按体重给药,和成人同。  

口服。成人首剂2 g,之后按体重:>75 kg者,1200 mg/d,分2次,<75 kg者,1000 mg/d,分2次(上午400,下午600),连续10天。儿童30 mg/kg,一次服,之后15 mg/kg/d,分2次,持续10天。

拉沙热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