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鞘棘皮瘤(pilar sheath acanthoma)1978年Mehrengan和Browhstein首先报告,大多常见于成人颜面,特别是上唇部。类似外根鞘上皮,组织病理出现较大的不规则分支性囊腔而与扩张孔不同。手术切除治疗。
病因尚不明。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大多常见于成人颜面,特别是上唇部,表现为单个皮肤色结节,中央有孔样开口。皮损迅速增长,在3~8周内从1mm的斑疹或丘疹可发展到25mm大小半球形,圆屋顶形、皮肤色结节。结节表面可见平滑的火山口中央充以角栓。皮损光滑发亮与周围界限清楚,表面可见毛细血管走行。非典型角化棘皮瘤常见,有些类似脂溢性角化病或良性棘皮瘤,另一些则呈结节增殖性外观,火山口样凹陷。巨大角化棘皮瘤指直径大于2cm,常侵犯鼻和眼睑。甲下角化棘皮瘤罕见,有触痛,呈破坏性火山口状中央常致末端指骨损伤,甲下损害常不自然消退,且早期引起其下方的骨破坏。在放射线下其特点为新月状溶骨性缺损不伴发硬化症或骨膜反应。单发性角化棘皮瘤好发于曝光区,如面中部手背和臂部,其他如臀部、大腿部、阴茎、耳和头部亦可受累。女性手背部损害较少小腿部损害常见口腔黏膜罕见。多见于中老年,男较少见本病有趣的特点为迅速增长约需2~6周,继之在2~6周内保持稳定,最后在2~6周后自行消退,遗留轻度凹陷性瘢痕。但亦有一些损害需6个月到1年才能完全消退。据估计约5%的损害可复发。
根据临床表现,见于成人颜面,特别是上唇部,表现为单个皮肤色结节,中央有孔样开口,结合组织病理特征即可诊断。
毛鞘棘皮瘤西医治疗
本病虽可自愈,但不能预测其消退时间更重要的是本病与1级鳞癌即使活检后亦不易明确鉴别因此活检切除或刮除和电灼疗法直径小于2cm的损害,在大多数病例中是必要的。 损害内直接注射氟尿嘧啶溶液和损害内注射甲氨蝶呤(25mg/ml)0.5~1ml或肌注甲氨蝶呤25mg/周有效。博莱霉素(bleomycin)1ml加等量利多卡因损害内注射,可使损害在注射20天后消退。
毛鞘棘皮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