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消化道重复畸形

消化道重复畸形

概述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指附着于消化道系膜侧的,具有与消化道相同特性的球形或管形空腔肿物,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回肠发病最多,其次是食管、结肠,十二指肠、胃、直肠等,有文报告800例中,小肠占57.4%,胸腔占19.9%,结直肠占9.9%,十二指肠占7.1%,胃占3.8%,胸腹部占1.8%。每个脏器有其好发部位,如食管好发于右后纵隔,胃在大弯侧,十二指肠在内侧或后侧,小肠在系膜侧,结肠在内侧,直肠在后侧等。伴发其他系统的畸形也有一定规律,如胸腔内重复畸形多合并半椎体、脊柱裂等脊柱畸形,重复肠道可合并泌尿生殖系畸形等。
病因
(一)消化道再管道化学说:在胚胎早期再管道化时,腔内空泡融合,如有一部分空泡未与肠腔完全融合,可发展成为重复肠道。
(二)胎儿期肠憩室残留学说:在胚胎早期消化道出现许多憩室样外袋,以小肠的远端最多见,正常时憩室逐渐退化而消失,如发育过程中未退化或有残留,则发展成囊状物的重复畸形。
(三)脊索的发育障碍学说:胚胎第三周形成脊索时,因内胚层与外胚层间发生粘连,致使神经管与肠管分离障碍,由于内胚层被牵拉而发生憩室状突起,当内胚层发育为肠管时,此突起发展为各种形态的重复消化道。
(四)血管学说:近年来有许多学者支持此学说,认为是胎儿肠道发育完成后,发生缺血性梗塞病变,而导致肠闭锁、肠狭窄及短小肠。坏死残留的肠管断片经受附近血管的营养,再自身发育可形成肠重复畸形。临床上亦支持此解释,肠重复症伴有肠闭锁或狭窄、短小肠的病例。
总之,一般认为其发病机理为多源性,不同部位与形态的畸形,可能由不同的病因引起。
检查
由于重复畸形发生的部位,形态,体积,并发症及合并其他畸形等因素不同,其临床症状表现不一,症状可出现于任何年龄,多数在婴儿时期发病。
(一)胸腔内消化道重复畸形可压迫呼吸道引起呼吸窘迫,压迫食管产生梗阻症状,腔内衬有胃粘膜时,因受胃酸及消化酶的腐蚀,使邻近的食管及肺组织发生炎症,甚至发生穿孔和出血,出现呕血,便血或脓胸。
(二)胃重复畸形者,上腹部有饱胀感,呕吐不含胆汁,右上腹肋缘下可扪及囊性肿块。
(三)回肠重复畸形者,大的球形囊肿压迫肠道引起肠梗阻,腹部可扪及圆形或椭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有一定的活动度,囊腔内积液增多致使囊壁紧张时出现疼痛及压痛,肠壁肌层内小的球形囊肿常导致肠套叠,有些重复畸形可使附着的肠段发生肠扭转而致肠坏死,管状畸形与肠道相通者,因腔内积液可经肠道排出,故不易扪到肿块,当其内衬胃粘膜时,常产生溃疡,出现呕血或便血,溃疡穿孔时出现腹膜炎症状。
(四)结肠重复畸形的临床症状较轻,压迫肠管可发生低位肠梗阻症状,伴出血时呈鲜红色血便,常伴发重复输尿管,膀胱,阴道,尿道及直肠肛门畸形等。
(五)直肠重复畸形于早期即出现排便困难,排便时有肿块从直肠内脱出者,为直肠球状重复畸形的特征,直肠指检时于直肠后可们及囊性肿块。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与脊柱内神经管原肠囊肿鉴别,这类囊肿的壁层为肠道肌层包绕,B超检查时显示厚壁囊肿,可与薄壁的肠系膜囊肿鉴别,肠壁内囊肿型畸形诊断最困难.因为囊肿体积较小,B超检查时受肠气或肠腔内液图像的干扰不易确诊,由本型诱发的肠套叠于空气灌肠复位过程中显示以下特点:肠套叠肿块常位于右腹部,套人升结肠的肠段不长却不易复位,即使灌肠复位,肠梗阻症状并未缓解,此时应想到可能是肠壁内囊肿诱发的肠套叠,99mTc核素扫描检查对含有异位胃黏膜的重复畸形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回肠重复不易与美克耳憩室鉴别。
预防
消化道重复畸形西医治疗
由于消化道重复畸形有呼吸窘迫、肠梗阻、肠套叠、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因而诊断确立后,均需手术治疗,手术中要避免遗漏多发重复畸形,手术方法视畸形的解剖情况而不同:
①单纯重复畸形切除术,适用于与食管不相通又无粘连的食管重复畸形,或少数来自后腹膜或悬挂于分离的肠系膜上的球形畸形。
②重复肠管与其依附的正常肠管切除术,适用于大部分小肠、结肠重复畸形及部分胃重复畸形,因为多系同一血管供应。
③开窗式内引流术:适用于十二指肠重复畸形,即将重复畸形与相邻的十二指肠壁部分切除,使两者互相沟通,简单易行,效果满意。
④中隔部分切除术,适用于管状重复畸形及部分胃重复使双腔变为单腔,有利于肠腔内容物通畅排出。
消化道重复畸形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Copyright © 2021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27号

京ICP备180233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