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概述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系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减损,以致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吸收,而从粪便中排泄,引起营养缺乏的临床综合征群,亦称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由于患者多有腹泻,粪便稀薄而量多,且含有较多油脂,又称脂肪泻。患者可有消瘦,腹部轻压痛,四肢末梢感觉异常,口舌炎或溃疡,糙皮病样色沉着,水肿,凹甲,肌压痛,杵状指(趾)等体征。
病因
外邪入侵(30%): 外邪侵犯人体,可通过经络而侵犯脾胃,亦可直犯中焦.外邪以寒、暑,热、湿为常见。其中尤以因湿致泄者为多。盖腹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腹泻之因,最多伤于湿邪。湿邪可以困脾,致脾失健运,脾虚又可生湿,湿又困阻脾阳,如此则脾不运湿,湿注肠道,遂成泄泻。
饮食所伤(35%): 饮食不节或不结,皆可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水谷内停而为滞,精徽注下而为泄。据现代研究.此病在我国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发病高于南方。大麦,小麦、黑麦、燕麦中的麦胶(俗称的面筋)有一种溶于乙醇的蛋白,可能为本病的致病因素之。主耍是毒性麦素损伤小肠粘膜所致。
禀赋不足(20%): 先天性遗传缺陷可能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之一,此即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因病而虚,皆可导致脾胃运化无权,清气下陷,水谷糟粕混杂而下。
检查
病史及症状:
腹泻次数,持续时间,粪便外观和量,80%-97%的病人有腹泻,典型呈脂肪泻,粪便色淡,量多,油脂状或泡沫状,多具恶臭,大便次数从数次到十余次不等,有时呈间歇性腹泻,腹痛,腹胀少见,另应注意询问有无消瘦,乏力,手足搐搦,感觉异常,口炎,角膜干燥,夜盲,水肿等营养不良症状,既往的检查治疗亦有助于诊断。
体检发现:
患者可有消瘦,腹部轻压痛,四肢末梢感觉异常,口舌炎或溃疡,糙皮病样色沉着,水肿,凹甲,肌压痛,杵状指(趾)等体征。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本病主要应与结核性腹膜炎、巨结肠及食物不耐受性腹泻等鉴别。
食物不耐受性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预防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西医治疗
替补治疗是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措施。最好选用静脉内高营养治疗,以补充丢失的水电解质及各种营养物质和维生素。必要时静脉输入白蛋白或输血。针对具体病因还有一些特殊措施。
1、麦胶性肠病:可给予硫酸锌200mg,口服,3次/d;维生素,K4,8mg,IM 1次/d;10%葡萄糖酸钙10ml,IV。病情严重者,可应用氢化可的松静滴或强地松口服治疗。
2、 热带口炎性腹泻:四环素250-500mg,4次/d,疗程一月,后改为2次/d维持半年。
3、Whipple病:普鲁卡因青霉素G 120万μ+链霉素1.0g IM 1次/d,共两周,改为四环素0.5g,口服,4次/d,维持数月。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中医治疗
1、湿热内壅:
腹泻骤发,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便秽臭如蛋花汤状,其间夹有黄色脂块,日行数次或十数次,腹部胀痛,烦热口渴,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和中止泻。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茯苓、通草、车前子、木香、萆薛、生薏苡仁。
2、食滞胃肠证:
腹胀腹泻,大便黏滞,伴有不消化之物,或夹有黄色脂块,臭如败卵,日行数次;脘酸腹胀,泻后痛减,嗳腐吞酸,恶闻食嗅,呕恶,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行气畅中。
方药;焦山楂、焦神曲、陈皮、半夏、茯苓、连翘、黄连、厚朴、莱菔子。
中成药:加味保和丸。
3、脾虚湿盛证:
脾泻缠绵不愈,稍进油腻饮食即腹泻,粪质清稀,夹有白色脂块,腹中绵绵而痛,纳呆,面色萎黄,消瘦乏力,小便清长,舌胖苔白或白腻,脉沉滑。
治法:健脾燥湿,和中止泻。
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生甘草、桔梗、山药、白扁豆、砂仁、薏苡仁、白芍、莲于肉。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4、脾肾阳虚证:
腹泻日久,粪质清稀或完谷不化,滑脱不禁,腹痛喜暖喜按,面色恍白,形寒肢冷,舌胖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方药:人参、白术、肉豆蔻、诃子、罂粟壳、广木香、肉桂、白芍、生甘草。
中成药:四神丸。
中医治疗虽没有西医药片的治疗效果迅速,但是中医可以调理脾胃,对人体有很好的作用。长期的吸收不良会引起体重减轻、消瘦、疲乏,而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也造成人体营养素的缺乏而患病。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1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327号

京ICP备180233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