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细胞痣综合征(basal cell nevus syndrome)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累及多种器官。临床包括有皮肤、牙,骨骼、眼、神经,生殖6个主要器官系统,约有38种异常,其中以基底细胞癌,颌骨囊肿,手掌或足底角化不良和骨骼异常最多见。
发病原因:
本病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外显率可高达95%,病因未明。
发病机制:
有一种假说,本综合征为全身性间叶组织原发性病变所引起的母斑病变,所见各种上皮性病变亦起自异常结缔组织的诱导,此说有待研究,Fitzpatrick提出本病征可能与染色体畸变有关,但未被证实,刘希贤等对部分病例进行GTG显带核型分析,未发现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SCE频率检测结果有极显著差异,SCE显著增高者都有多发性囊肿或肿瘤,也有认为本病经显性常染色体遗传,其外显率可高达95%,本综合征累及多种器官,为基因多效应结果。
本综合征目前已知有皮肤,骨骼,眼,神经,生殖等6个主要器官系统,约有38种异常,其中以基底细胞癌,颌骨囊肿,手掌或足底角化不良和骨骼异常最多见。
1.皮肤改变:为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在暴露或非暴露区皮肤出现多发性痣样基底细胞癌或皮肤多发性良性囊肿和肿瘤,如上皮囊肿,脂肪瘤,纤维瘤等。
2.足跖和手掌皮肤角化不良:足跖和手掌皮肤角化不良性小窝,常见于儿童和青春期,数目多,直径0.1~0.3cm,因皮肤角质缺损,毛细血管扩张,故呈红色,加压变白,其原因是表皮基底细胞分化为棘细胞,角质形成过程中的酶功能缺陷所致。
3.多发性颌骨囊肿:以下颌骨多见,这是X线检查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4.骨骼系统异常:包括肋骨分叉,掌和拇指骨末节缩短,脊柱后凸,侧凸或骨性结合等。
5.其他:可有先天性脑积水,硬脑膜钙化,隐睾,先天性失明,脉络膜裂和视神经缺陷等。
本病征患者对辐射诱发癌变特别敏感,有的患者在辐射治疗6个月~3年内,在照射区域发生多处基底细胞癌,紫外线照射24h后,诱发的SCE频率比正常人增高,可能是患者细胞对致癌剂引起的DNA损伤缺乏正常的修复能力之故,因此,对本病患者进行诊治时应尽量避免X线或紫外线照射,以减少诱发癌变。
本综合征的特点为儿童期至成人期均可发生的多发基底细胞癌,见于包括不暴露于阳光的皮肤,家中数代人均有相似皮肤肿瘤患者,本病发生率虽未确定,但在基底 细胞癌病人中约占0.5%,在一般群体的家庭中,当只有一人患病或仅患有皮肤囊肿或颌骨囊肿时,往往对本病的诊断有所忽视,再则大多数病例在幼年或青少年 期已发病,刘希贤的病例,大多在9岁即有某些临床表现,而至几十年后才诊为本病,这不仅基底细胞瘤已恶变,而且留下了带有遗传病的后代,因此,必须开展遗 传咨询,作为儿科医生更应尽量在儿童期予以早期诊断,采取相应措施。
须与其他皮肤肿瘤鉴别。
小儿基底细胞痣综合征西医治疗
1、治疗用药
由于本病征大多有一缓慢的良性过程,常不需要根治治疗。高频电疗与刮除术常可较满意的治疗皮肤病变,必要时可行手术痣切除。由于对辐射诱发癌变特别敏感,故放疗仅偶然进行。液氮冷冻治疗,对早期病损效果尤佳。全身及局部化疗效果如何,以及是否必要,尚无定论。
2、对症治疗
给予患者的颌骨囊肿病变彻底的刮治术,并对囊腔骨壁进行石碳酸烧灼。若为多发性囊肿,范围较大的话,一次手术创伤性大,不易恢复,故手术可以分为多次进行。首先,对骨质破坏较小、影响患者面型的病变部位实施囊肿刮治术,术中可见囊腔内大量角化物质。其次,对于上颌骨囊肿已经累及上颌窦的患者,术中一并行上颌窦根治术。
预后
本病征预后比较乐观,痣性损害,外科手术及放疗、液氮疗法等,可有90%的5年治愈率。
小儿基底细胞痣综合征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