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小儿慢性胃炎

小儿慢性胃炎

概述

小儿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持续反复作用于胃黏膜所引起的慢性炎症。慢性胃炎发病原因尚未明了,各种饮食、药物、微生物、毒素以及胆汁反流均可能与慢性胃炎的发病有关。近年的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的胃内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最重要的因素。其产生的机制与黏膜的破坏和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有关。

病因
内分泌因素(25%):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液中分离出Hp以来,大量的研究表明,Hp与慢性胃炎密切相关。在儿童中原发性胃炎,Hp感染率高达40%,慢性活动性胃炎高达90%以上,而正常胃黏膜几乎很难检出Hp。因此Hp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病因。

化学性药物(10%):

小儿时期经常感冒和发热,反复使用非甾体类药物 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使胃黏膜内源性保护物质前列腺素E2减少,胃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而致胃黏膜损伤。

不良饮食习惯(25%):

食物过冷,过热,过酸,过辣,过咸或经常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等 均可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食物中缺乏蛋白质,B族维生素也使慢性胃炎的易患性增加。

细菌病毒感染(15%):

鼻腔,口咽部的慢性感染病灶,如扁桃腺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吞入胃内,长期慢性刺激可引起慢性胃黏膜炎症;有报道40%的慢性扁桃腺炎患者其胃内有卡他性改变,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损伤经久不愈,反复发作 亦可发展为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液反流(10%):

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时,使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增加,十二指肠液中含有胆汁,肠液和胰液,胆盐可减低胃黏膜屏障对氢离子的通透性,并使胃窦部G细胞释放胃泌素,增加胃酸分泌,氢离子通过损伤的黏膜屏障并弥散进入胃黏膜 引起炎症变化,血管扩张,炎性渗出增多,使慢性胃炎持续存在。

发病机制

正常胃黏膜的固有层只有少量单核细胞,如果出现多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则为慢性炎症活动期,嗜酸细胞极少见,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变一般只限于黏膜的上1/3,即在腺窝层而不影响腺管部分,炎症影响上皮层使其变性坏死,重者剥脱形成糜烂甚至出血,核分裂相明显增多,上皮增厚,腺窝固有层有多数细胞浸润,白细胞游走,腺窝内有各种管型,萎缩性胃炎的炎症变化与浅表性胃炎相似,惟范围波及到黏膜全层,主要特点是腺体数量减少,肠上皮化生常见于萎缩性胃炎,轻者只见少量杯状细胞,重者可见大量典型的肠绒毛上皮,这种病理变化在儿童极少见,根据本院206例儿童胃黏膜组织学检查结果,几乎全属浅表性胃炎,仅1例为萎缩性胃炎,另有1例浅表性胃炎伴肠化生。

检查

小儿慢性胃炎的症状无特异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临床表现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且病程迁延。主要表现是反复腹痛,无明显规律性,通常在进食后加重。疼痛部位不确切,多在脐周。

幼儿腹痛可仅表现不安和正常进食行为改变,年长儿症状似成人,常诉上腹痛,其次有嗳气、早饱、恶心、上腹部不适、泛酸。进食硬、冷、辛辣等食物或受凉、气温下降时,可引发或加重症状。部分患儿可有食欲不振、乏力、消瘦及头晕,伴有胃糜烂者可出现黑便。

体征多不明显,压痛部位可在中上腹或脐周,范围较广泛。

诊断

诊断

单凭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困难,对反复腹痛与消化不良症状的患儿确诊主要依靠胃镜检查与病理组织活体检查,根据有无腺体萎缩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 胃炎,根据炎症程度分为轻度(炎症浸润仅限于黏液的浅表1/3),中度(炎症累及黏膜的浅层1/3~2/3),重度(炎症超过黏膜浅层2/3以上);若固 有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则说明“活动性”,此外,常规在胃窦大弯或后壁距幽门5cm内取组织切片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细菌培养,或13C-尿素呼气试验 检查幽门螺杆菌,如阳性则诊断为“Hp相关性胃炎”,发现幽门口收缩不良,反流增多,胆汁滞留胃内,病理切片示纤维组织增生,常提示胃炎与胆汁反流有关。

鉴别诊断

在慢性胃炎发作期时,可通过胃镜,B超,24h pH监测综合检查,排除肝,胆,胰,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在胃炎发作期,应注意与胃穿孔或阑尾炎早期鉴别。

预防

小儿慢性胃炎西医治疗

(一)治疗

慢性胃炎尚无特殊疗法,无症状者毋须治疗。首先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为主。   

1.饮食

宜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少吃冷饮与调味品。   

2.清除Hp

对Hp引起的胃炎,尤为活动性胃炎,应给予抗Hp治疗。选用的药物有:   

(1)枸橼酸铋钾(胶体次枸橼酸铋,CBS):6~9mg/(kg·d)。   

(2)抗生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50mg/(kg·d),克拉霉素15~20mg/(kg·d),甲硝唑20mg/(kg·d),呋喃唑酮5~10mg/(kg·d)。   

(3)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0.6~0.8mg/(kg·d)。   

(4)联合疗法:治疗方案可在上述药物中选用。组成二联或三联疗法:   

①含铋剂方案:铋剂加1或2个抗生素。   

②不含铋剂方案:质子泵抑制剂加1或2个抗生素组合。   

3.胃动力药

有腹胀、恶心、呕吐者,给予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等。   

4.H2受体阻滞药

高酸或胃炎活动期者,可给予H2受体阻滞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5.胃胆汁反流

有胆汁反流者,给予铝碳酸镁(胃达喜)、熊去氧胆酸与胆汁酸结合及促进胆汁排空的药。   

(二)预后

早日明确诊断明确病因,坚持病因治疗多能痊愈,但若病因未排除常至病情迁延。

小儿慢性胃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