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又称为着色霉菌病,是指由多种暗色孢科真菌引起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和内脏的感染性疾病。实际上包含了两个病种:一种为皮肤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为皮肤和皮下组织的Jf性巨灶性感染,真菌在组织中的形态为棕色厚壁孢子;另一种为暗色丝孢霉菌(phaeohyphomycosis) 除感染皮下组织外。还可引起系统性主要是脑的感染。组织相为棕色分隔的菌丝。
主要由5种暗色孢科真菌引起。分别属于4个属即卡氏枝孢霉(Cladosporium carrionii)。紧密着色真菌(Fonsecaea compacta)、裴氏着色真菌(F.pedrosioi)、疣状瓶霉(Phialopharae verrucosa)和嗜脂色霉
(Rhinnocladiella cerophilum).皮肤着色芽生菌病散发于全世界,但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我国自1951年由尤家骏报道一首例以来,全国大多数省市都已有发现,多数为卡氏枝孢子霉和裴氏着色菌。特别是山东章丘一带.有小范围流行区,发病率高达2.3/万。
皮肤和黏膜损伤是病原菌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所以皮损多见于身体暴露部分,尤其是手和足。皮肤损伤多为割伤,树枝、木刺和竹片等刺伤或昆虫叮咬。有些外伤史不能追忆。患者多从事与土壤和腐烂植物接触又易受外伤的职业,如章丘的患者44%为泥瓦工。男性多于女性,年龄20-50岁,与种族无关。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
患者以农业劳动者为主,各年龄均可发病,常有皮肤外伤史,主要侵犯暴露部位,常见于下肢下1/3部和足部,其次为臀部,颈部,前臂等处,手,颜面,躯干同时亦有出现,黏膜不受累,损害初发为丘疹,发展缓慢,表面过度角化,形成疣状,此为本病早期特点,一般分为5型:
1.结节型 为早期损害,呈暗红色或淡褐色的柔软小结节,表面光滑或呈疣状,或被有鳞屑,继续发展即成为肿瘤型。
2.肿瘤型 呈乳头瘤样或小分叶状,部分或全部表面被有污灰色鳞屑,痂皮及角质颗粒,有时扩大成菜花样。
3.疣状型 损害以过度角化为主,表面似寻常疣或疣状皮肤结核(图1)。
4.斑片型 多见于四肢,表面干燥,有中心治愈现象或呈萎缩瘢痕,作环状,弓形或蛇行形。
5.肥厚瘢痕型 挤压损害时可排出一种淡白色,干酪样或脓性分泌物,有特殊臭味,易引起继发感染,患病时久,因深部组织纤维化,形成肥厚瘢痕,可致淋巴管受压阻塞,引起象皮肿,经过极缓慢,自觉瘙痒或疼痛,病期长久者可侵犯某一整个肢体,但附近淋巴结并不受累。
黏膜和甲偶可受累,一般不侵及内脏,偶有引起脑脓肿或脑膜炎的病例报告。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真菌学检查和组织病理中见到棕黄色厚壁孢子可确诊。
1.直接镜检 取痂皮,脓液和肉芽组织作KOH涂片,可见单个或成群的棕黄色圆形厚壁孢子,称为壁砖状体(muriform bodies),可纵横分隔,直径10μm左右,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
2.真菌培养 室温下,在沙堡琼脂上生长较慢,菌落呈灰绿,灰黑或棕黑色,扁平,中央堆起,表面有短绒毛状气生菌丝,菌落背面呈黑色,镜下见菌丝较粗,棕色,分支分隔,裴氏着色霉有支孢型,喙支孢型和瓶梗型3种产孢方式,分生孢子为单细胞,呈椭圆形或圆筒形,疣状瓶霉为瓶梗型产孢,分生孢子半内生性,单细胞,圆形或椭圆形,堆积于领状开口顶端,卡氏支孢瓶霉为支孢型产孢,形成多分支的分生孢子链,孢子椭圆形,两端有暗色脐状结构。
鉴别诊断
1.疣状皮肤结核 损害虽呈疣状增殖,但有粟粒样脓肿,周围有褐色浸润,中央往往残留网状瘢痕,真菌检查阴性。
2.孢子丝菌病 本病有呈疣状者,多见于手及前臂,多数结节常呈线状排列,真菌学检查可鉴别。
3.结节溃疡性三期梅毒 损害颜色呈铜红色,性质坚硬,浸润显著,不呈疣状增殖,既往有性病史,梅毒血清试验常呈阳性,真菌学检查阴性。
此外,应与病毒感染,异物肉芽肿,红斑狼疮,麻风,利什曼病,角化棘皮瘤,皮肤类肉瘤,寻常疣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着色芽生菌病西医治疗
(一)治疗
本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痊愈。
1.局部治疗 手术切除适用于小面积皮损。损害面积广泛者切除后需植皮。两性霉素B皮损内注射(每5mg加2%盐酸普鲁卡因1ml),每周1~2次。局部温热疗法即通过各种方法加热到50~60℃以促进皮损消退,常用方法包括蜡疗、电辐射及矿泉浴等,1次/d,每次30min,1%硫酸铜离子透入,1次/d,需2~3个月,对部分病例有效。20%氟胞嘧啶软膏或抗真菌剂封包。中药可外用黑布化毒膏。此外还可考虑用电灼、电凝固、CO2,激光、液氮冷冻等方法。
2.系统治疗 病程长,面积广泛的顽固性损害,可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口服氟胞嘧啶[成人100mg/(kg·d),饭后分3次服用]、伊曲康唑(200~400mg/d,疗程3个月~1年)。口服特比萘芬亦有报道。
(二)预后
斑片型有中心治愈现象或呈萎缩瘢痕。肥厚瘢痕型经过极缓慢,自觉瘙痒或疼痛。病期长久者可侵犯某一整个肢体,但附近淋巴结并不受累。
着色芽生菌病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