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炎症,为妇女常见病。按照病程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两种。急性炎症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以致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1)子宫内膜虽有周期性剥脱,但其基底层并不随之剥脱,一旦基底层有慢性炎症即可长期感染内膜的功能层,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的存在同此机理。
(2)长期存在的输卵管卵巢炎或严重的子宫颈炎可以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
(3)避孕器可以引起慢性子宫内膜炎。
(4)分娩或产后有少量胎盘残留,或胎盘附着部的复旧不全常是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原因。
(5)绝经期后的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显著低落,子宫内膜与阴道粘膜均变得菲薄,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导致炎症的发生。在临床上老年性子宫内膜炎与阴道炎往往并存。
(6)子宫粘膜下肌瘤、粘膜息肉也可能导致慢性子宫内膜炎。
(7)无明显诱因的慢性子宫内膜炎也可能存在。病原体多来自阴道内的菌丛。
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1)经期不卫生、经期性交或性生活紊乱将体外或阴道、宫颈内的病原菌带入宫腔。
(2)轻度感染的内膜仅有充血、水肿、多形核白细胞及圆形细胞浸润。感染严重则发生化脓、广泛坏死,并可累及其下的肌层而成急性子宫肌炎。
1.慢性子宫内膜炎
症状:
(1)盆腔区域疼痛:约有40%病人主诉在月经间歇期间有下腹坠胀痛、腰骶部酸痛。
(2)白带增多:由于内膜腺体分泌增加所致。一般为稀薄水样,淡黄色,有时为血性白带。
(3)月经过多:经期仍规则,但经量倍增,流血期亦显著延长。仅有极少数病人由于大量流血而引起贫血,可能由于内膜增厚及炎症充血所致。不规则出血者不多见,有时偶可出血数小时或持续1~2天即停止。
(4)痛经:较多发生于未产妇,但严重痛经者极少,可能由于内膜过度增厚,阻碍组织正常退变坏死,刺激子宫过度痉挛性收缩所致。
体征:
(1)轻度炎症病人,双合诊可无异常情况发现,故临床常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人在100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中作病理组织检查,发现11%为子宫内膜炎。
(2)若有子宫积脓,则子宫呈球状增大,柔软,甚至可在耻骨联合上方中线处扪到肿块,压痛。如分泌物能间断地通过颈管排出,窥器检查时可见到血性脓液,奇臭。常有急性阴道炎并存。
2.急性子宫内膜炎
(1)症状:
起病较急,有恶寒甚至寒战,发烧(38~40℃),脉搏加快,全身无力,出汗,下腹疼痛甚剧,下坠,腰酸。大量血性、脓性或水样白带,并有臭味。产后感染则恶露呈泥土色。
(2)体征:
病人下腹部压痛。窥器检查可见子宫口有大量脓性或污秽血性臭味分泌物外溢。双合诊时子宫颈举痛。宫体因充血水肿而胀大,柔软,压痛明显。化验则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增多。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易于诊断。窥阴器检查时,应尽量采取宫腔排液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涂片检菌,供作用药的参考。应避免反复阴道检查,防止感染扩散。
鉴别诊断
结合感染病史、白带与月经量增多、盆腔区域隐痛及痛经这4大症状,对诊断有很大价值。诊刮可确定发病原因及排除恶性病变。
1.子宫内膜癌。
2.宫颈癌。
子宫内膜炎西医治疗
1.慢性子宫内膜炎
(1)药物治疗:
可应用已烯雌酚0.25~0.5mg,每日口服1次,连服1~2周,并选用适宜的抗生素治疗5~7天。同时针对老年性阴道炎进行治疗(见老年性阴道炎)。
(2)手术治疗:
并发宫腔积脓者应立即扩张颈管,引流脓液。术后置橡皮引流管于颈管至无脓液流出为止,同时应用上述药物治疗。
(3)如发现有明显诱因,应予去除。
2.急性子宫内膜炎
(1)一般疗法
急性子宫内膜炎应卧床休息,宜半卧位,以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及宫腔分泌物的引流;可做下腹部热敷,以促进炎症的吸收并止痛; 要保持大便通畅,以减轻盆腔充血,并有利于毒素排泄。
(2)清除宫腔残留物及其它异物
发生于分娩或流产后的子宫内膜炎,如疑有胎盘组织残留,应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立即予以清除,但以轻轻清除突出宫腔残留物为宜,尽量不要刮宫,待抗生素达到一定剂量、炎症得以控制时,方可行刮宫术,以防炎症扩散。
(3)扩宫引流及雌激素治疗
对于慢性子宫内膜炎以及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可用扩张宫颈口的方法配合治疗,以利于宫腔分泌物的引流,并祛除诱因。老年患者还可应用少量雌激素。
(4)手术治疗
本法适合于因粘膜下肌瘤或息肉而致的慢性子宫内膜炎,此时单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因此可考虑手术切除。
子宫内膜炎中医治疗
1.湿热内阻型
【治法】治以清热利湿兼活血化瘀。
【方药】方用四妙丸《成方便读》合桃仁红花煎加减。 处方:黄柏、生薏仁、苍术、牛膝、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败酱草、红藤、生甘草、若月经淋漓不断,色红,可加益母草、茜草、侧柏叶、活血化瘀,凉血止血;带下量多色黄者,加车前子(包煎)、泽泻以清利湿热。
2.瘀血阻滞型
【治法】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川牛膝、枳壳、生地。若小腹疼痛明显,加蒲黄、五灵脂、香附以活血行气止痛。
3.阴虚内热型
【治法】治以滋阴清热。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方药】知母、黄柏、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女贞子、旱莲草、若白带色黄臭秽,则加败酱草、生苡仁、车前子、清热利湿止带;若心烦急躁,则加炒山栀、郁金、柴胡以疏肝理气并清热。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