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物理性皮肤病

物理性皮肤病

概述

物理性皮肤病是指由于各种物理性因素(机械磨擦、温度、湿度、光线、电磁辐射波、压力等)作用于皮肤,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1 、刺激强度超过一定的程度(日晒伤)。

2、 皮肤敏感性增强(外源性光敏性皮炎)。

3 、皮肤耐受性降低(阈值降低)-(慢性光敏性反应)。

病因
自身机体因素(30%):

致病微生物感染及其产生的毒素、机体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失衡、内分泌紊乱、自由基毒素代谢障碍,甚至与精神、神经系统的病理变化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关系。

机械性外因(25%):

如胼胝、磨擦红斑、外伤等导致机体皮肤有改变。

物理性外因(25%):

如冻疮、烫伤、晒班、射线皮炎等。

化学性外因:(15%):

大多数接触性皮炎都是接触化学物质、如染料、化工原料等引起的。

其他因素(5%):

年龄,性别,职业,季节,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亦与皮肤病发生有一定关系。

 

检查

由机械性摩擦等物理因素,可引起的皮肤损伤,称为物理性皮肤病。

1.鸡眼

是局部长期受压或摩擦所引起的圆锥形角质增生。

临床表现:皮损为淡黄色圆锥形角质栓,其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在表面,状如鸡眼。行走或站立时,因尖端压迫剌激真皮内末稍神经,产生疼痛。好发于足底及足趾,青壮年多见,病程缓慢,不易自愈。

2.胼胝

俗称强子。是因局部长期受压或摩擦所引起的角化斑片。

临床表现:皮损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角化斑块,呈黄色,表面光滑,边界不清楚,触之坚硬,有明显压痛。好发于足底、手掌等易于受压和摩损的部位。

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可超出正常角质层的数倍,真皮正常。

3.褥疮

多见于长期卧床和瘫痪患者,由于局部组织的血管神经受压,影响血运,发生营养障碍,导致全层皮肤坏死。

临床表现:早期皮肤潮红或苍白,以后发生水泡、摩烂,最后形成深度溃疡。容易继发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好发生在接触床褥的突出部位,如骶尾部、髋部及肩胛部。

4.冻疮

临床表现:由寒冷引起的皮肤炎性改变叫冻疮,每遇冬季发病。好发于肢端,尤其多见于手指、足趾及耳廓。局部皮肤呈暗红、紫红色肿块或硬结,严重者形成溃疡甚至黑色坏死。

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日光性皮炎鉴别诊断:系统性红斑性狼疮,除皮损外,多伴有其它多系统、多器官损害,抗核抗体及红斑性狼疮细胞阳性,基底膜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可资鉴别。

痱子鉴别诊断应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后者与气候无关,有接触化学物品史。损害为局限性,不对称,局部多潮红肿胀。

冻疮:见于冬季及临床特征,诊断不难,但应与多形性红斑相鉴别。后者损害为多形性,掌跖可被侵犯。

预防

物理性皮肤病西医治疗

1.避免日晒(窗玻璃只滤过uvB),着长袖衣,查找光敏物,避免接触。

2.遮光剂的应用:

化学性遮光剂:可吸收uvB 、uvA(部分) ,如:对氨基苯甲酸、水杨酸。

物理性折光剂:可反射或散射uv波和可见光,如:二氧化碳霜、氧化锌霜、炉甘石洗剂。

3.药物治疗:

(1) 避光药:

维生素类:

维生素B2可降低皮肤的光敏性;烟酰胺为维生素PP代谢物,能阻碍光代谢产物(色氨酸代谢物)犬尿酸的合成,降低光敏性;β族胡箩卜素可吸收300—600的光谱。

氯喹:对色素颗粒具有高度亲和力,在皮肤中形成复合物,而具有抗紫外线的作用。

反应停:对慢性光毒性皮肤病有效。

(2) 抗组织胺药。

(3)激素。

(4)维甲酸类。

物理性皮肤病西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