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急性阴道炎

急性阴道炎

概述

急性阴道炎是指由某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很多,如念珠菌、滴虫、细菌、病毒等,从而导致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老年性阴道炎等。

病因

当人体的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某种病原体就会引起的急性外阴阴道感染。

检查

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monilial or mycotic vaginitis)由霉菌感染引起。其发病率仅次于滴虫性阴道炎。

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白带多,外阴及阴道灼热瘙痒,外因性排尿困难,外阴地图样红斑(霉菌性或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典型的白带呈凝乳状或为片块状,阴道粘膜高度红肿,可见白色鹅口疮样斑块附着,易剥离,其下为受损粘膜的糜烂基底,或形成浅溃疡,严重者可遗留瘀斑。但白带并不都具有上述典型特征,从水样直至凝乳样白带均可出现,如有的完全是一些稀薄清沏的浆液性渗出液,其中常含有白色片状物。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的瘙痒症状尤为严重,甚至坐卧不宁,痛苦异常,也可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等症状。另外,尚有10%左右的妇女及30%孕妇虽为霉菌携带者,却无任何临床表现。

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阴道炎是常见的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所引起。

白带增多及外阴瘙痒滴虫阴道炎的主要症状是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增多及外阴瘙痒,若有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则排出物呈脓性,可有臭味,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若尿道口有感染,可有尿频、尿痛,有时可见血尿。检查时可见阴道粘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的出血斑点,后穹窿有多量白带,呈灰黄色、黄白色稀薄液体或为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状。带虫者阴道粘膜可无异常发现。少数患者阴道内有滴虫存在而无炎症反应,称为带虫者。有人认为滴虫单独存在时不能引起炎症,因其消耗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改变了阴道酸碱度,破坏了防御机制,促进继发性的细菌感染,故常在月经期前后、妊娠期或产后等阴道Ph改变时,引起炎症发作。

细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主要是由阴道加特纳菌引起的一种阴道炎,可通过性关系传播。

此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为阴道异常分泌物明显增多,呈稀薄均质状或稀糊状,为灰白色、灰黄色或乳黄色,带有特殊的鱼腥臭味。由于碱性前列腺液可造成胺类释放,故表现为性交时或性交后臭味加重。月经期阴道PH值升高,故经期时或经期后臭味也可加重。患者外阴有不适感,包括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一般无明显时间性,但在休息状态及心情紧张状态下痒感更加明显。尚有不同程度的外服灼热感,有的患者出现性交痛。极少数患者出现下腹疼痛、性交困难及排尿异常感。阴道粘膜上皮在发病时无明显充血表现。

老年性阴道炎

老年性阴道炎可以有白带增多或者外阴瘙痒症状的其中之一。

诊断

各种阴道炎的白带表现不一定一样。

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如下:

1、阴道分泌物呈灰白色,很黏稠,甚至像面糊状,均匀一致,但不是脓性分泌物,量多少不定。

2、分泌物中胺含量特别高,故呈鱼腥味,性交时或活动后往往因促进胺释放而使气味加重,分泌物中加入10%氢氧化钾后也可释出胺味。

3、阴道分泌物中的PH值增高,PH范围5.0~5.5,而正常人为3.7~4.5。

4、阴道分泌物的湿涂片中可检出线索细胞。

上述四项标准中,具备三项以上者即可确诊,强调第四项为必需的诊断标准。

预防

急性阴道炎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消除易感因素。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勤换内裤,并用温水进行洗涤,切不可与其他衣物混合洗,避免交叉感染。

2、改变阴道酸碱度

念珠菌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5.5,阴道的弱酸性环境能保持阴道的自洁功能,正常人为3.7~4.5,因此用pH4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除了适合日常的清洁保养外,霉菌是适宜在酸性的环境下生存,治病期间使用弱碱性配方的女性护理液对霉菌的生长繁殖会有抑制作用。外出如厕时要用女性卫生湿巾拭干外阴,保持外阴干燥,以抑制念珠菌的生长。

3、药物疗法

(1)滴虫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的滴虫存在皱褶及宫颈的腺体中,同时还存在于尿道及肠道内。因此应该强调甲硝唑全身用药。

(2)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可用2%~3%的苏打液冲洗外阴、阴道或坐浴,轻轻拭干后,放置制霉菌素、咪康唑或克霉唑栓剂。亦可采用抗念珠菌药物口服。妊娠、哺乳妇女念珠菌性阴道炎用药前应考虑到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

(3)细菌性性阴道炎首选药物为甲硝唑口服。也可局部用药,置入阴道。

(4)老年性阴道炎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可在阴道局部用药,如用1%乳酸或醋酸溶液或pH4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冲洗阴道,每日1次,提高阴道酸度。炎症较重者,辅以外用雌激素制剂治疗。

急性阴道炎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