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 矽肺

矽肺

概述

矽肺又称硅肺,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严重者可影响肺功能,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发展为肺心病、心衰及呼吸衰竭。此病多见于矿工,尤其是掘进工人,以及有大量石英、陶瓷和耐火材料等粉尘接触史者,发病一般较为缓慢,一般为5~10年,长者可达20年。

病因

病因

1.空气中粉尘浓度

中游离SiO2含量在环境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越高,粉尘浓度越大,则造成的危害越大。粉尘浓度以mg/m3表示,当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较大,且浓度很高(数十甚至数数百mg/m3),长期吸入后,肺组织中形成矽结节。

2.接触时间

矽肺的发展是一个慢性过程,一般在持续吸入矽尘5~10年发病,有的长达5~20年以上。但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可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

3.粉尘分散度

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量度,以粉尘中各种颗粒直径大小的组成百分比来表示。小颗粒粉尘所占的比例愈大,则分散度愈大。分散度大小与尘粒在空气中的浮动和其在呼吸道中的阻留部位有密切关系。直径大于10um粉尘粒子在空气中很快沉降,即使吸入也被鼻腔鼻毛阻留,随擤涕排出;10um以下的粉尘,绝大部分被上呼吸道所阻留;5um以下的粉尘,可进入肺泡;0.5um以下的粉尘,因其重力小,不易沉降,随呼气排出,故阻留率下降;而<0.1um以下的粉尘因布朗氏运动,阻留率反而增高。

4.机体状态

人体呼吸道有一系列的防御装置,吸入的粉尘,首先通过鼻腔时,因鼻毛的滤尘作用和鼻中隔弯曲而阻留,一般为吸入粉尘量的30%~50%;进入气管、支气管的粉尘,极大部分可由支气管树的分叉、黏膜上皮纤毛运动而阻留并随痰排出;部分尘粒被巨噬细胞或肺泡间质巨噬细胞吞噬成为尘细胞,尘细胞或未被吞噬的游离尘粒可沿着淋巴管进入肺门淋巴结。

凡有慢性呼吸道炎症者,则呼吸道的清除功能较差,呼吸系统感染尤其是肺结核,能促使矽肺病程迅速进展和加剧。此外,个体因素如年龄、健康素质、个人卫生习惯、营养状况等也是影响矽肺发病的重要条件。

发病机制

游离二氧化硅颗粒进入肺泡后,被聚集在肺淋巴管起始部位的肺巨噬细胞所吞噬,游离二氧化硅对巨噬细胞有极强的毒性作用,可致其自溶死亡,二氧化硅被吞噬后,被包裹在吞噬细胞溶酶体中,由于石英表面的羟基和巨噬细胞溶酶体膜脂蛋白结构上的氢原子受体(氧,氮及硫原子)间形成氢键,引起细胞膜的改变和通透性的变化,导致巨噬细胞溶酶体崩解,并释放出酸性水解酶进入细胞内,继而导致巨噬细胞死亡,并再次将石英粒子释放,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更多的细胞受损,受损的巨噬细胞释放出非脂类“致纤维化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导致胶原纤维增生,形成以胶原纤维为中心的病灶结节——矽结节,矽结节向全肺扩展并相互融合,造成双肺弥漫性损害,纤维化不仅局限于肺内,也存在于巨噬细胞所迁移到的淋巴结内,在许多矽肺病人中已发现血清γ-球蛋白水平增高,自身抗体的存在,以及在矽肺病变中存在γ-球蛋白,故提出了矽肺发生的免疫学机制,但免疫成分似乎不参与对巨噬细胞的杀伤和纤维化形成,因此为次要发病机制。

矽结节是矽肺的特征性病灶,同时伴有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矽结节常位于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直径为0.3~1.5 mm,大体标本见肺脏呈灰褐色,质地较硬,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表面有砂粒感或硬块感,剖面可见大小不等之结节或硬块,境界较清楚,质地致密,在结节周围肺组织可见有肺气肿,通常全肺弥漫性分布,胸膜内和外的局部淋巴结常受累,发生钙化或形成矽结节。

显微镜下见矽结节呈圆形或星芒状,中央由已发生玻璃样变性的胶原纤维组成,胶原纤维呈同心圆排列,结节周围有不同比例的网状纤维,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浆细胞包绕,似晕状,晕越大,病灶越活跃,用偏光显微镜可以鉴定矽结节内和沉积在肺组织里的石英颗粒。

肺门淋巴结是矽反应最早的部位,它可在胸片尚未见到矽结节之前已有淋巴结增大,大体标本可见淋巴结肿大,粘连,组织学表现与肺部相似,在淋巴结内可见到散在的非坏死性肉芽肿,随着病变的发展也可出现类似纤维化的改变,在有典型的矽结节和严重的间质纤维化时淋巴结病变可重于肺组织改变。

检查

矽肺患者一般在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随着病变发展,症状增多,主要表现如下:

依接尘浓度,矽尘含量及接尘年限分为慢性矽肺,急性矽肺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加速性矽肺等三种临床类型。

矽肺患者病程早期,往往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即使X线胸片上已有较明显的征象,仍可无表现,仅在定期体检或因其他原因作胸部摄片时才被发现肺部已有典型矽结节改变,甚至已达到Ⅱ期矽肺的改变,随着病情进展或有合并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症状轻重与肺内病变程度往往不完全平行。

1、呼吸困难:为逐渐出现缓慢进展的呼吸困难,以活动后为甚,首先病人感出气不畅或胸部压迫感,在用力时,其后在稍为用力时出现,在休息时很少有类似症状,多由于肺纤维化特别是合并肺气肿所致,也可由于合并感染引起,气急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和肺功能损害的程度以及X线表现不一定平行,晚期患者呼吸困难可极为严重,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不能平卧。

2、咳嗽,咳痰:有吸烟史者,可伴有咳嗽,咳痰等支气管炎症状,咳嗽主要在早晨,有时日夜间断发生,后期常有持续性的阵咳,可能由于气管和支气管内神经感受器受矽结节块的刺激所致,无痰,或仅少量黏痰,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脓性痰,咳嗽加重,单纯性矽肺咯血者少见,一般无哮鸣,除非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过敏性哮喘时,但有些病人由于气管狭窄,扭曲和因纤维化而固定,特别是晚期患者或用力呼吸时出现。

3、咯血:偶有咯血,一般为痰中带血丝,合并结核和支气管扩张时,有反复咯血,甚至大咯血。

4、胸闷,胸痛:多为前胸中上部针刺样疼痛,或持续性隐痛,常在阴雨天或气候变化时出现,与呼吸,运动,体位无关。

5、全身损害状况:不明显,除非合并肺结核或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休息时有气急者应怀疑伴有严重肺气肿或肺外疾病的可能,除呼吸道症状外,晚期矽肺患者常有食欲减退,体力衰弱,体重下降,盗汗等症状。

体征 :

早期矽肺多无体征,晚期患者可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体征:如桶状胸,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气音延长,呼吸音减弱等,合并感染时两肺可听到干湿Up音,晚期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时可见到一系列相应体征。

诊断

一、诊断应依据:

1、粉尘接触史,包括原料和成品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粉尘颗粒大小,生产操作方法和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

2、患者详细职业史和过去健康情况;

3、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检查;

4、同工种工人既往和目前发病情况。

二、X线检查:目前矽肺诊断,除上述依据外,主要根据X线胸片表现,我国于1986年12月公布了《尘肺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其中尘肺X线诊断标准,适用于国家法定的各种尘肺,其具体标准如下:

1、无尘肺(代号0)

(1)0无尘肺的X线表现。

(2)0+X线表现尚不够诊断为"I"者。

2、一期尘肺(代号I)

(1)I有密集度1级的类圆形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在两个肺区内各有一处,每处直径不小于2cm;或有密集度1级的不规则形小阴影,其分布范围不少于两个肺区。

(2)I+小阴影明显增多,但密集度与分布范围中有一项尚不够定为"Ⅱ"者。

3、二期尘肺(代号Ⅱ)

(1)Ⅱ有密集度2级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四个肺区;或有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四个肺区。

(2)Ⅱ+有密集度为3级的小阴影,其分布范围超过四个肺区;或有大阴影尚不够为"Ⅲ"者。

4、三期尘肺(代号Ⅲ)

Ⅲ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cm,宽径不小于1cm。

Ⅲ+单个大阴影的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的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在使用上述标准时,应根据下列各种概念:

(1)肺区划分法:将肺尖至膈顶的垂直距离等分为三,用等分点的水平线将每侧肺野分为上,中,下三区。

(2)小阴影:是指直径或宽度不超过1cm的阴影,它可分为两型:

①类圆形(R),形态呈圆形或近乎圆形,其边缘整齐或不整齐;

②不规则形(IR),指一群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致密阴影,它们可以互不相连,也可以杂乱无章地交织在一起,表现为网状,有时呈蜂窝状,两型小阴 影均可按其大小或粗细分别称为p(直径约1、5mm以下),q(直径约1、5~3mm),r(直径3~10mm);不规则形者分别称为s(宽度约 1、5mm以下),t(宽度约1、5~3mm),u(宽度约3~10mm)。

(3)小阴影密集度:是指一定范围内小阴影的数量,它可分为3级:

类圆形小阴影密集度:

1级:肯定的,一定量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清晰可见(如为p,即直径2cm范围内约有10个上下)。

2级:多量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一般尚可辨认。

3级:很多量的类圆形小阴影,肺纹理部分或全部消失。

不规则形小阴影密集度:

1级:相当量的不规则形小阴影,肺纹理一般尚可辨认。

2级:多量的不规则形小阴影,肺纹理通常部分消失。

3级:很多量的不规则小阴影,肺纹理通常全部消失。

密集度与范围判定方法 要对各个肺区出现的全部小阴影的密集状况进行综合判定:

①判定肺区要求小阴影占该区面积的三分之二;

②分布范围即出现有小阴影的肺区数;

③以大多数肺区内密集度为主要判定依据;

④以分布范围不少于两个肺区的较高级别密集度为主要判定依据。

(4)大阴影:指最长径1cm以上的阴影,不够定为"Ⅲ"的大阴影是指:

①小阴影聚集,尚未形成均匀致密的块状影;

②块影未达到2cm×1cm者;

③出现"斑片条"或"发白区"。

(5)胸膜改变(包括增厚,粘连,钙化),尘肺合并症或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尘肺),则均有相应代号记录。

(6)关于各期(+)为了有利于病情的动态观察,在各期内分别增加0+,Ⅰ+,Ⅱ+,Ⅲ+,并非独立分期。

对于矽肺来说,接触含矽量高和浓度大的粉尘时,往往以圆形和类圆形阴影为主,最早出现在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并逐渐向上扩展;也有首先出现在两上肺 的,在含矽量低或吸入混合性尘的情况下,多以类圆形阴影为主(即所谓网状阴影),矽肺的大阴影是局部阴影增多,密集,最后融合,常见于两肺上野外带,轮廓 清楚,两肺对称呈"翼状"或八字形,融合块向内向上收缩,使肺门牵拉移位,肺门阴影常增大,增密,有时出现淋巴结"蛋壳样钙化",是淋巴结包膜下钙质沉着 所致,肺纹理增多,增粗。

三、实验室检查:矽肺一般常规检查无特殊意义,血清蛋白己糖,氨基己糖,粘蛋白,免疫球蛋白,铜蓝蛋白以及尿羟脯氨酸等常有增高趋势,但大多为非特异性,正常范围波动又大,其临床价值不大。

四、肺功能测定:因肺组织代偿功能很强,早期患者肺功能损害不明显,随肺纤维组织增多,弹性减退,肺活量减低,随病情进展,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及最大通气量也减少,残气量 及其占肺总量比值增加,肺气肿越严重,这些改变也越明显,且引起弥散功能障碍,静息时动脉血氧分压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肺功能测定在诊断上意义不大,但可作 为矽肺患者劳动能力鉴定的依据。

鉴别诊断

需与矽肺结节影相鉴别的疾病有以下几种: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细支气管肺泡癌,结节病,肺泡微结石症及结缔组织病等。

矽肺的块状病变需与肺结核球,肺癌肿块等相鉴别。

1、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无职业接触史,儿童多见,是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一部分,起病急,有严重中毒症状,有时可伴发结核性脑膜炎和其他部位的结核病,X线胸片显示双肺野均匀分布,密度和大小均匀,边缘清楚的粟粒状阴影,抗结核治疗效果较好,而矽肺临床表现无全身中毒症状,且小结节阴影在胸片上表现密度较高,同时有职业接触史。

2、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者,有左心衰竭病史,无职业史,以反复发作咯血,气短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贫血为特点,有杵状指(趾),脾大等体征,胸片可见大小不一的,分布不均匀,一定数量的细结节阴影,密度大,伴有少量条索状阴影,晚期出现广泛肺间质纤维化,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可查到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往往有心脏病体征。

3、结节病

为原因不明,非干酪性类上皮细胞肉芽肿性疾病,可侵犯全身许多脏器,但多发生在肺部及胸内淋巴结,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或体征,Ⅱ期结节病肺门淋巴结肿大,伴有肺部浸润,肺部病变广泛对称地分布于两侧,呈结节状,点状或絮状阴影,Ⅲ期结节病肺部呈现纤维化改变,而肺门肿大淋巴结消失,纤维化阴影中常混杂有肉芽肿的阴影,病变广泛者可出现肺脏皱缩,膈肌升高,肺门上提等,结节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胸片,胸CT改变,组织学活检及Kvein试验阳性,患者可能伴有其他脏器病变,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升高,结核菌素皮试阴性或弱阳性可作为参考指标。

4、肺泡微结石症

往往有家族史,多无粉尘接触史,X线胸片上两肺满布细砂料状阴影,大小在1mm左右,边缘清楚,以肺内侧多见,肺门影不大,肺纹理无明显变化,病程进展缓慢。

5、细支气管肺泡癌

常咳较多白泡沫痰,有时咯血,痰中查见癌细胞。

预防

矽肺西医治疗

矽肺为进行性肺疾病,即使停止接触矽尘病变仍可进展,多年来国内外为防治矽肺作了大量研究工作,迄今,对矽肺尚缺乏可靠而有效的疗法。

1、立即脱离矽作业环境。根据病情、分期、代偿功能进行劳动力鉴定,然后安排适当的无尘轻工作或休息。

2、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并发症,减少痛苦,延长生命。加强营养,预防感染,坚持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3、药物治疗

(1)克矽平(聚-2-乙烯吡啶氮氧化物,简称P204):为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其氧原子与石英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而产生治疗作用,使巨噬细胞不受石 英粉尘的损伤,从而防止巨噬细胞死亡和矽结节的形成。每周20~40mg/kg,肌内注射,以3个月为1个疗程,间隔1~3个月后可重复治疗。肌内注射过 程中局部反应较多,现在多以雾化吸入为主要途径,320mg/d吸入,每周6次,3个月为1个疗程,间隔1个月,可用数个至10多个疗程。或按 30~40mg/kg以生理盐水200ml稀释后,40滴/min,静脉滴注,第1个月每周给药1次,第2个月每2周给药1次,第3个月以后每月给药1 次,持续治疗1年。经临床试用近期及远期疗效观察,部分病例可延缓病情进展。但矽肺的发生发展是长期缓慢的过程,由于接触粉尘量、粉尘性质、个体间的差异 等因素,对其真实疗效判断需有可靠的对照和客观的评价标准长期观察才能确定其疗效。少数病人用药后肝大、谷丙转氨酶升高但雾化吸入治疗不良反应甚少。

(2)哌喹类药物:磷酸哌喹(抗矽14)为抗肿瘤药物,同时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国内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明其具有防治效果,并经10年临床验证表明该药 不仅可阻止某些矽肺发展,而且还可使某些病变好转。目前认为对呈现融合灶及新形成的结节性病变或病变发展较快的急性和快速性矽肺有一定疗效。而对长期稳定 或进展缓慢者疗效较差。用于矽肺预防每次400mg,10~15天口服1次,用于治疗每次500~700mg,每周1次,半年为1个疗程,间歇1~2个 月,连用3~4个疗程,总疗程2~5年。羟基磷酸哌喹(抗矽1号)首次口服0、5g,以后每次用0、2g,每周2次,6个月为1个疗程,间歇3~6个月, 共用3~4个疗程。

磷酸哌喹的毒副作用主要为少数病人出现口干、面唇麻木、头昏、嗜睡等反应,多在数小时内消失,部分病人出现谷丙转氨酶或锌浊度一过性轻度升高,不 影响用药。大剂量磷酸羟基哌喹的慢性毒性的主要靶器官为肝和眼球,给药期间应对肝功能和视觉定期监测,必要时及时停药。

(3)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为从粉防己科千年属植物防己根块中提取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经我国学者多年实验研究证明能使矽肺内胶原含量减 少,胶原性质发生改变,可溶性胶原含量相对增加。形态上更可见到胶原纤维有崩解、消散的现象。临床应用对急性及快速性矽肺疗效较好。团块周围雾状阴影消 散,团块缩小。部分团块中心的密度减低,阴影显得稀疏、浅淡。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可能是现今所发现治疗急性及快速进展型矽肺较为满意的药物。

本药为口服药,自消化道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肝、脾、肾上腺、肾及肺内,其主要药理机制为抑制肺巨噬细胞分泌超氧离子、过氧化氢及致纤维化因子等,从而 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前胶原,阻止其交联聚合成胶原。对已形成的矽结节病灶中的胶原,可促进其降解。每天口服200~300mg,分2~3次饭后服用,每周 服6天,6个月为1个疗程,以后每隔3个月服半年,共服4个疗程。经上述治疗,X线胸片吸收好转可占28、2%,病变稳定者58、5%。有的矽肺患者服药 半年左右,X线胸片呈现大结节阴影明显缩小,密度降低,但停药数月后,结节影又可逐渐增大。

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一般在用药2~3天后出现消化道症状,半个月左右可减轻或消失。另外还可有皮肤瘙痒, 皮肤色素沉着,肝大,肝功能异常等。如治疗后出现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时,应施行保肝疗法并暂时停止治疗,密切观察。

(4)铝制剂包括柠檬酸铝、山梨醇铝等:柠檬酸铝于1986年通过鉴定,其药理作用主要是柠檬酸铝紧密覆盖于石英尘粒表面,减弱其毒性作用,保护肺巨 噬细胞,从而减弱其致纤维化作用。柠檬酸铝为肌内注射药,10mg每周臀部肌内注射1次,每3个月为1个疗程,间歇1个月再开始下1个疗程,一般应用4个疗程。部分病人注射局部形成硬结而影响病人继续治疗。

(5)矽宁(xinin)、替洛隆(梯络龙,tilorone):系小分子口服干扰素诱导剂,对实验性矽肺有明显的疗效,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毒性 作用较大,为此,按梯络龙的化学结构,在合成一系列梯络龙衍生物中发现矽宁对大鼠及狗的实验性矽肺有明显的疗效。矽宁具有保护肺巨噬细胞,抑制其分泌超氧 离子、过氧化氰、白细胞介素-1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中磷脂含量及其组分。该药自消化道吸收迅速而完全,主要分布于肝、肾上腺、肾及肺等脏器。矽宁以原形结构 从尿、粪中排出甚少,可能在体内转化。该药正在临床中试用研究。

(6)黄根:是广西地方区域性中药,60%醇提取水溶部分是治疗矽肺的有效部分,植化实验从黄根有效物中分离出含铝量为7、1%的结晶物。大鼠和犬口 服或肌内注射黄根提取物5min血浆即可测得铝化合物,1~2h达高峰,4h开始缓慢下降,药物半衰期为18h。黄根经广西药物研究所加工提取为片剂口服 药,2次/d,6片/次,6个月为1个疗程,间歇3个月,总共治疗4疗程。毒副作用主要为部分病人在用药最初几天,有胃肠不适,影响食欲,口干,便秘,口 服半年以上,部分病人出现蛋白尿,有报道长期用药可出现视力改变。

(7)华北煤矿医学院1982年在矽肺药物筛选中,证明色甘酸钠对大白鼠实验性矽肺有较好的疗效。该药于1984年通过鉴定。

色甘酸钠为粉雾剂,每人每次用色甘酸钠40mg (临时用生理盐水溶解),经超声雾化后吸入,每次10~15min,1次/d,每周6次,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用色甘酸钠治疗的病人,每 3~6个月做血、尿常规化验,肝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治疗前后对比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用色甘酸钠治疗煤矽肺2年间,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4、合并症治疗:矽肺合并肺结核者病情进展迅速,常耐药,难以控制,因此对二、三期矽肺应常规反复查痰中结核杆菌,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应采用三联或四联用药,疗程至少2 年。若有空洞者还需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5、支气管肺泡灌洗:对于短期吸入高浓度矽尘,表现为肺泡蛋白沉着症样改变的病例可试行支气管肺泡灌洗。

矽肺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二、预后

矽肺合并肺结核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死于肺结核者为34.25%,死于心血管疾病占16.51%。

(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Copyright © 2024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5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