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的病因可分为局部病因和全身病因两类.局部病因:1外伤;2鼻中隔偏曲、嵴、距状突;3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全身病因:凡可引起动脉压或静脉压增高、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疾病、均可引起鼻出血.例如:1急性传染不2心血管疾不3血液不4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5肝、脾、肾等慢性疾病以及风湿热等;6其他、如汞、磷、砷等化学物质中毒、鼻腔黏膜受到有害气体的刺激和腐蚀等.高血压、动脉硬化症是老年人鼻出血的常见原因.因为动脉压增高可造成鼻腔的小动脉破裂、引起鼻出血.这些人在鼻出血之前、一般都会感到头昏、头痛、在清晨或深夜突然从一侧鼻孔里流出血来、来势较猛、因为多是小动脉血管破裂、所以流的血是鲜红色.由于老年人多有动脉硬化、血管的回缩力差、故鼻出血常常不易止、应及时治疗.老年人患有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肺炎等疾病时、常因剧烈咳嗽、使静脉压升高而造成鼻腔内血管破裂;老年人因胃肠吸收功能较差、可以造成维生素c、维生素K或钙的缺乏、都是引起老年人鼻出血的原因之一、此外、鼻出血与精神刺激、长期吸烟和饮酒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一是密切注意全身情况、要特别注意预防出血过多引起休克.如果老年人鼻出血时出现脉搏快、脉搏变弱、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渴和出冷汗等现象、更要特别注意、必要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二是采取急救止血措施.当老年人鼻出血时;家人不要慌乱、发生鼻出血时、病人应取坐位或半卧位、头稍向前倾、用食指和拇指捏紧两侧鼻翼5~10分钟、同时于额部、颈部反复置换冷毛巾或冰袋冷敷、促进血管收缩、如是在鼻中隔前端流出的血、这种措施一般可以止桩如果是反复出血或用上述临时性应急措施无效时、则应立即送医院诊治.鼻出血多数为一侧、如果两侧都出血、先流血的一侧则往往是真正出血的部位;另一侧流出的血、是从后鼻孔流过去的.为迅速止血、可以拿一块干净棉花卷塞进鼻腔里、再用手指捏紧鼻翼、把血止桩要注意堵住鼻子以后、如果血流进口腔、不要咽下、以免血液进到胃里而引起呕吐、也不好估计出血量的多少、最好轻轻吐在杯子里.三是要查明原因.老年人鼻出血、在家里稍加处理后、应及时去医院采取止血措施进行治疗.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找一找出血的原因、以便对症治疗.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肺气肿、久咳等疾病、要坚持治疗和预防、这是防治老年人鼻出血的根本措施.预防的方法:
1、戒除烟酒.因烟酒能加重呼吸道黏膜干燥.
2、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以增强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
3、注意防寒保暖.早晨外出时可戴口罩、减轻冷空气对鼻黏膜的刺激.
4、保持鼻腔卫生.鼻腔干燥发痒时、切忌用手揉搓、可用淡盐水滴鼻腔.食疗的方法:老年人鼻出血多由肝火上逆、肺热上壅及脾不统血所致、其治疗应先用外治法止血、再辨证求因、配合药膳治疗.肝火上逆型马兰头250克、嫩荠菜250克、香豆腐干50克.将马兰头、荠菜拣去杂质、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片刻、捞出后切成细末.香干用沸水烫一下、切成薄片、与马兰头、荠菜盛入盘中、加精盐、味精、香醋、绵白糖、麻油适量、拌匀、佐餐当菜、随意服食.肺热上壅型甘蔗2000克、白茅根500克.将甘蔗洗净、削皮切段、榨汁.将白茅根洗净、放入温开水中浸泡片刻、切碎后捣烂取汁.甘蔗汁与白茅根汁混合、上、下午分服.脾不统血型龙眼肉30克、藕节30克、藕粉50克、白糖30克.将藕节洗净、晒干、研粉备用.龙眼肉入锅、加水适量、煨煮30分钟、趁热加入藕节、藕粉、白糖、边加边搅拌成羹状即成、上、下午分服.民间运用独特疗法止血1:穴位按摩法取穴:肩井穴(位于大锥与肩峰连线中点)治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用食、拇指掐捏、挤压穴位中心、将肩部肌肉向上提起3-5秒钟、反复3回为1次、每次间歇两分钟、发作时连接3次.5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孕妇忌用此法.疗效:按摩1-3次、止血效率达100%2:滴鼻疗法处方:芦荟2克用法:药研细末、每取1克、加温开水10毫升搅匀、仰面滴鼻2滴、日3-5次.疗效:治鼻黏膜糜烂出血、滴鼻1-2次、有效率达100%值得警惕的是反复鼻出血是脑出血的先兆、其原因是老年人鼻腔内血管硬化、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壁弹性降低、而脆性增加、当血压升高而脑血管未破裂之前、鼻腔的某条血管会破裂而发生鼻出血.目前治疗鼻出血的方法主要有鼻腔填塞法、微波、激光等疗法.术后应在医生的帮助下服用降压药及止血药、不要因为血压太高而降得太快、因为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机体的重要器官对高血压状态已经适应、如果血压降得太快、可使肾血流量锐减、影响心脑的血供而发生危险.老年鼻出血患者饮食应清淡易消化、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心情愉快、起卧、大便时动作应缓慢、以防血压升高后再致鼻出血.以上是对出气不畅、口鼻出血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降
Copyright © 2025 51z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18588号-7 联系我们:3822031469@qq.com